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华盛顿传 > 第九章 黎明之前的黑暗

第九章 黎明之前的黑暗

决内部新出现的严重问题: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积蓄力量,协调与法军的联合行动,以对付仍然急于速战速决的英**队。

    内部新出现了什么问题?是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正面临巨大困难。

    连年战争弄得国家精疲力竭。青壮年离开农村去服役打仗,农业欠收,粮食饲料缺乏,部队给养困难。各地出现严重的**现象,许多人投机倒把、侵吞公款,大发国难财,各种社会弊端蔓延滋生起来。它像腐蚀剂,侵袭着合众国的肌体。

    问题的根源首先是政界**。有的人自私自利,玩忽职守,漠视国家民族利益。华盛顿非常了解社会,他发现懒惰、放纵与奢侈似乎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习尚。投机取巧、损公肥私、贪求财富似乎已成为各阶层人们追逐的目标。党派纠纷、个人争执是当前的大事,而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债台高筑、财政崩溃、货币贬值、信用扫地,则一再拖延不决……美元在费城天天在贬值。但是,大陆会议的一些当权者却沉浸于音乐会、宴会之中。每次动辄花费三四百镑。由于货币不断贬值,一个士兵用4个月的薪饷,还不够为家庭买一蒲式耳的小麦。一名上校的薪饷,买不了供他喂马的燕麦;而一个普通劳工或一个快邮传递员赚的钱,比一个军官的薪饷多3倍。

    美国迫切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所以华盛顿的作战计划是本年度对英军只组织一些小战斗,但要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西征,讨伐印第安部落。

    此时英军有一万六七千人,在人数和装备方面都超过美军。英军就故伎重演,不断进行袭击和掠夺。野蛮的暴行更激起美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5月末,英军攻占了战略要地石角和维尔普兰克角。

    华盛顿决定发动小规模奇袭,完全可以收复石角要塞,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个任务他委托骁勇善战的韦恩将军去执行。

    奇袭计划十分周密。先派一批先头部队去抓敌哨兵,扫除前进障碍。

    后面不远是主力部队,由精选的200名官兵组成。等到炮声一响,西点驻军将派出一支部队赶来,协同参加对拉斐德堡的进攻,确保扩大战果。

    韦恩带领他的轻步兵按计划顺利进行。7月15日正午,他们从离石角14英里以外的驻地出发,越过山冈、踩过沼泽,晚上8点到达距石角要塞一英里半的地方休息。到午夜11点半,由一位当地的黑人带路,夜袭队了无声息地直奔石角。那位黑人是个小贩,常到据点来卖水果,所以和英军混熟了。黑人单独走在前面,正确回答了第一个哨兵的口令。

    正同他说话的时候,两个跟在后面装扮成农民的士兵立即扑上去,堵住了哨兵的嘴巴。接着又如法炮制,处置了在堤道口上站岗的第二线哨兵。

    夜袭队畅通无阻涉水直抵岩角。守军除阵亡外全部投降,无一人漏网。

    美军的整个损失是死15人、伤83人。韦恩将军头部受了伤,但战斗结束后他命令部下对投降者优待,不许虐待报复,要保护其生命安全和他们的私人财物。

    亨利·克林顿得到石角失守和拉斐德堡危急的消息,立即召回军队和船只,沿河而上解救拉斐德堡之围。等到克林顿的大军赶到石角,美军已带着俘虏和战利品撤走,留下的只是一片断壁废墟。

    华盛顿本年度的作战计划中,有一项大规模的对印第安部落的征讨。

    征讨印第安部落的直接起因,是有几个部落被英军和王党分子利用,曾和大陆军交过火。若从深层分析,不难发现欧洲殖民者开发北美,就是不断剥夺土著印第安人的家园,将其驱赶向西部荒原。当年的英法之战和目前的美英之战,交战双方都把尚处于氏族社会的印第安部落当成棋子和筹码加以利用。美利坚建国伊始,就把开疆辟土、向西发展作为一项国策。现今既然师出有名,即使大陆军对英作战只能采取守势,仍然要抽出庞大兵力西征。对于印第安人来说,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或是美国人,都不是真心实意的朋友;来者不善,不会给有色种族带来福音。1778至1779年之间,乔治·克拉克曾带领一支弗吉尼亚的武装垦荒队,同英军和印第安人作战,攻占了一些地方。1779年夏天,华盛顿把司令部移驻纽约附近的西点。随即派遣沙利文将军率领5000将士西征数百英里,讨伐印第安人。华盛顿在给予沙利文的训令中指示:

    “当前的目标,就是要完全摧毁并踏平他们所聚居的地区,要尽可能地多抓俘虏,不管男女老少,抓得越多越好。……要等到我们已经卓有成效地惩治了他们以后,我们才可以俯允言和,并且要竭力因势趁便,利用他们的恐惧心理,来取得更多的好处。”

    8月29日,沙利文的部队在新城与1200名王党分子和印第安人作战,大获全胜。参战的印第安人大部被杀,村庄遭焚毁。美军乘胜继续扫荡易洛魁人,四十余个印第安村落被夷为平地,山林果树全被砍光。

    老弱妇孺何罪,遭此涂炭?

    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美洲版本,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美国一方面向英国要自由、反暴行,另一方面却奉行种族歧视,野蛮地滥杀无辜的印第安平民。只因后勤供应跟不上,粮食弹药消耗将尽,加之疾病流行,美军才不得不撤兵停止征讨。这次征战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为日后留下无穷后患。美军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恶化、矛盾和仇恨大大加深;英军和王党势力乘机加以利用,给独立战争造成更多的阻碍。

    此后数年间,纽约州的农村便经常遭到印第安人的报复性袭击。

    3. 呼唤联邦制

    就在人们对美法联盟满怀希望、以为独立战争就会马到成功的时候,严酷的现实却告诫人们:通向胜利的道路还很漫长!

    法国舰队来美洲已经一年有余,美法联军的几次行动都未取得预想的战果。合作进攻纽约的计划未曾面世便胎死腹中。10月间打响的萨凡纳战役,又以美法联军的失利而交了白卷。转眼1779年的冬天来临,美军后勤保障困难重重,重现了一年前福吉谷之冬的困境。更严峻的是,英军乘着萨凡纳胜利之余威,气势汹汹反扑过来。

    华盛顿只得恳求各个州县提供援助和补给品,使他的军队免于解散。大多数群众发扬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在大雪封门的情况下,给部队送来必需物品。妇女们送来粮食和鞋袜、衬衣、毯子,并聚在一起为士兵缝补衣服。

    尽管华盛顿干方百计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还是难免怨声载道、士气低落;有的开小差,甚至发生了兵变。

    这种困境一直没有改善。大陆会议派出一个3人委员会来营地现场考察,发现实际情况绝非言过其实。军队已5个月没有关饷,存粮仅能维持6天,医药条件也极差。

    由于供给长期匮乏,有的官兵忍无可忍,终于发生了兵变。5月15日黄昏时分,康涅狄格前线有两个团在操场上集合,宣布他们打算卷起行李回家。梅格斯上校在宾夕法尼亚过来的几个团协助下,对发动兵变的人反复劝说,肯定他们过去的良好表现,肯定他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还提到大陆会议所许诺的将来的补偿。他们的回答是:他们的痛苦太多了,不是空洞的诺言所能解决的。他们对这种许诺已经失去信任,需要马上得到救助。

    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们回到营房,有少数人打着背包又跑了出来。部队对不听劝说者实行了拘捕禁闭。华盛顿除了大陆货币——美元外,实在没有别的东西来给部队发饷。美元贬值,百物疯涨。要弥补货币贬值的损失,又需要发行巨额的货币。这样恶性循环显然行不通,他只有焦急地向各州县寻找面包。

    部队逃亡减员十分严重,他营里的士兵几乎不足4000人。就在这时候,发现了敌人在美军营地里秘密散发传单,鼓动美国士兵开小差,投诚效忠英王。

    华盛顿尽量采取耐心说服的克制态度。他是军队的统帅,又是军人的朋友。他对军队所遭到的艰难困苦十分理解,不愿意采取惩办镇压办法。他极力向大陆会议和各州议会反映问题,另一方面向官兵说明政府也有困难,要求进一步表现出耐心和毅力,以保持自己在国内外享有的崇高荣誉。

    最严重的一次兵变发生在1781年元旦。宾夕法尼亚6个团中的1500人发动了武装兵变。原因仍旧是缺衣少粮领不到薪饷,官兵们觉得受了政府的愚弄。他们应征入伍时,政府明文规定“服役3年或不超过战争持续的时间。”而当3年期满应该退役时,政府把服役期解释为“整3年或直到战争终了为止”。正在为这事闹得不可开交,一个州代表团来到军营。他们只给服役期为6个月的新兵发黄金,反而不给老兵发。理由据说是要求新兵6个月满后超期服役,老兵则应该属分内之事。这一作法显然有失公允,立即引起了一场兵变。老兵们扬言要开到费城去,向大陆会议讨个说法。司令官韦恩将军带着军官们前来制止,双方发生了流血冲突,一名军官被打死,10余人受伤。哗变部队随即奔费城而去。

    对待这样重大的事件,华盛顿仍然保持耐心和冷静,指示韦恩将军“尽量不用武力解决问题”,以免迫使兵变部队投入敌人怀抱。他要韦 恩同部队一起去,以便控制部队的“越轨行动”,说服他们坐下来对话。

    果如华盛顿所料,英军司令官亨利·克林顿侦察得知美军内部发生兵变,以为天赐良机,立即秘密派出特使,去到兵变部队策反,提出许多诱人的建议和许诺,以使他们“恢复对王室的忠诚”。

    华盛顿的耐心说服、坐下来对话的方法又见成效,事态迅速平息下去。兵变一方接受了谈判条件,撤消了武装赴费城的行动。随即把英军派来的两个密使抓起来处决了,让克林顿将军偷鸡不着蚀把米,闹了一场空欢喜。

    时隔20天,一支新泽西部队也东施效颦,发动了兵变。这是政府同兵变妥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带头者以为施加压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华盛顿为了防止事态扩大蔓延,这一次采取了断然措施。他动用军队,迫使兵变者无条件投降。兵变部队被迅雷不及掩耳的包围所慑服,交出了为首的策划者。两名首恶分子被当场处决,这场兵变未成气候就彻底瓦解了。

    由于华盛顿恩威兼施处理得当,一场场可能导致恶果的兵变都顺利平息。大陆会议和各州政府,在震动中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后对部队的物资供应逐步有所好转。

    一次次的挫折、困苦、奋斗甚至危机,使华盛顿在军事斗争之外,思考了更多、更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华盛顿认真冷静思考后,认识到诸如货币贬值、物资匮乏等问题长期无力解决,与大陆会议的工作效率低下有着直接关系。这主要是个体制问题。这个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力,组织松散,各州自行其是,似乎像个董事会,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在残酷的战争中,他比任何人都深刻地体会到,加强大陆会议的权力,建立统一的正规军,把13个州联合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是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他说:“整个大陆可比做时钟的运转,各州只是较小的零件。如仅求较小零件的完好无缺,而对重要部件如摆轮、发条则置之不问,欲求整个时钟的正常运转,势必徒劳无功。”

    他这番话是有针对而言的。在美国,移民们出于对封建**主义的憎恨,对中央集权有着根深蒂固的厌恶和畏惧心理。把中央集权与**暴政等同起来,总想用各自的“州权”来抑制中央权力。因而长期以来,大陆会议的权力极为有限,连征税权都没有。只得把支持军队的工作交给各州政府去做,使得军队的规模和待遇极不均衡。几年前,曾起草了一份建立“邦联”的文件。1777年虽由大陆会议讨论通过,却因个别州的反对而不能生效。直拖到1781年3月1日,《邦联条例》才终被各州正式批准,美国从此成了一个“邦联制”的国家。

    华盛顿不是一个政治理论家,但他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才能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同心协力地进行这场全民族的总体战。尽管“邦联制”的中央权力仍然十分有限,毕竟已经向着建立“联邦制”国 家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这时候亨利·克林顿指挥的英**队,趁着萨凡纳的胜利,竭力寻求决战的机会。与华盛顿军队的冻馁困苦成对比,英**队有海上运来的给养和掠夺当地人民的财物,过着骄奢的生活。他们认为现在正是进而攻之的大好机遇。于是,克林顿在1779年圣诞节刚过,亲率8000大军,乘坐运输舰于1月6日启程南下出征。打算夺取重镇查尔斯顿和攻占整个南卡罗来纳州。

    英军舰队2月11日驶抵查尔斯顿港口。英军总兵力已达1万人;查尔斯顿的守军林肯部队加上民兵总共还不到5500人。华盛顿预感到查尔斯顿不可守,主张主动撤离。但林肯将军别有见解,千方百计组织增援部队,决意死守城市。一念之差失却撤退的机会,小小查尔斯顿很快被优势之敌四面合围,与外界完全隔绝。林肯将军率领所部苦守孤城,支撑了3个月终至山穷水尽。到5月1日,五千多美军被迫投降,查尔斯顿落入敌手。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也可说是黎明之前的黑暗。查尔斯顿的失守又授人以口实,大陆会议委任盖茨将军为南方军司令,作为实现替换华盛顿的第一步。但是这位盖茨将军很不争气。8月16日,新上任的他在南卡罗来纳指挥部队同英将康华利交战,结果一败涂地。是役美军伤亡900人,1000人被俘。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在战斗危急关头,盖茨贪生怕死放弃指挥,带头骑马落荒逃命。这位被吹捧得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立即遭到全国上下的谴责。大陆会议只得将其撤职,交军事法庭审判。从此盖茨退出了军界,回到弗吉尼亚老家颐享天年去了。

    大陆会议又请华盛顿出来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