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杜甫评传 > 后记
而现代的科学家已能用卫星遥感技术来预测地震了;祖冲之最早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面七位,而现代的数学家借助电子计算机已把,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万位以上了。如果我们说张衡"受到时代的局限"而没有发明更好的地震观测及预测方法,或者说祖冲之"受到时代的局限"而没有把圆周率推算得更加精确,这样的话当然不会有什么错,可是那不是等于什么也没说吗?据我所知,关于科技史的著作中很少见到此类"论述"。但是在文学史、哲学史的研究领域内,这样的"论述"却是大量的、经常的,有时甚至是喋喋不休的。仿佛越是把古人的"局限性"说得痛快淋漓,便越能显示论者自身的高明。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主体诠释和现代意识的极大误解,伽达默尔说:"真正的历史对象不是客体,而是自身和他音的统一物,是一种关系,在此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真理与方法》)

    文学史研究当然是应该体现现代意识的主体诠释,但在具体的诠释过程中却必须时时牢记着对象的"历史"性质。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做的是用现代意识去理解、诠释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地位,而不应该用现代意识去指责历史人物与现代的差距,因为后者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我在本书中力图做到的是:以现代意识为指导,把社甫置于他所属的那个时代予以审视,且诠释社甫的文学业绩及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意义。

    程千帆老师始终关心着本书的写作,在我动笔之前,他听取了我关于全书框架的构想。在全书完稿之后,他在病榻上审阅了第六章,指点我许多修改意见。更需要指出的是,我曾聆听千帆师讲授"杜诗"课,又曾在他指导下撰写过一些关于杜甫的论文(这些文章都收进了《被开拓的诗世界》一书),这对我撰写本书有极大的帮助。周勋初老师也始终关心本书的写作,并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全槁,提出了很具体的修改意见。愿两位老师接受我由衷的感谢。此外,我妻子陶友红女士利用休息时间帮我誊写了大部分初槁,使原来被我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草稿变得整齐清晰了,我也对她表示感谢。

    莫砺锋

    1992 年7 月19 日,"安得赤脚踏层冰"之时

    [补记]

    本书交稿后,丛书主编匡亚明先生亲自审阅了全稿,责任编辑巩本栋同窗还提出了很细致的修改意见,作者理应对他们表示感谢。

    当我开始写第五章时,母亲不幸患了癌症,且日益沉重,经医治无效,终于在9 月初溘然长逝。母亲一直关心着本书的写作,在病榻上还多次问我书写成了没有。如今言犹在耳,而形神永逝,风树之感,不知所言。

    谨以此书献给父母亲在天之灵。

    莫砺锋

    1992 年10 月30 日,"秋风淅淅吹我衣"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