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吾国吾民卷 > 天津小洋楼的价值

天津小洋楼的价值

的人物,从各地来到天津租界这块“超然世外”的空间里建造住宅别墅。这些延续着租界风格建造的小洋楼却不再严格遵循外来的样式规范,而是依从它们中国主人的口味与习惯,并信由中国的设计师们随心所欲地改造,致使各国租界晚期建筑彼此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一种津地所独有的小洋楼风情便悄然形成。

    它突出的代表是俗称五大道的街区。低矮的尺度宜人的楼房与花木掩映的庭园,在荫影重重中构成幽静和舒适的环境。严实而不透空的围墙增添了这些住宅的安全感与私秘性。这一切显然都是那些莫测高深的房屋主人所必需。至于建筑样式的千形万状和异国情调,则是为了满足那个时代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与奢侈。于是外来文化被改造和中和,成为近代天津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象征。

    一方面是入侵者的文化强加,一方面是对随之而来的外来文化的改造。这表现了本土文化雄厚强劲的背景与巨大的融合力。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正是这一创造,使独特的历史被独特的文化记载下来。因此说,小洋楼是天津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财富。

    刻下,此地文化人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在《天津老房子·旧城遗韵》图集出版之后,再次组织历史、文化、建筑、博物馆等界学者,对现存小洋楼做全面和彻底考察,同样是穿街入巷,足迹遍及城区。并将重要建筑甄选列表,然后邀集本地摄影名家四十余人,有序地展开拍摄。历经秋露春风,夏暑冬寒,前后整整一年。摄影家们为摄取一帧精美照片。伺得最佳光线,常常一连多日守候景物面前,方有所获;若不能满意,复再返工;此中辛苦,不想亦知。今秋收尾算来,总共摄取照片一万五千余帧!这足以表现此地摄影家的文化意识与责任精神。对于文化,我喜欢责任二字;肩负责任之作,要比那种诉说一己悲欢的小东西的分量重得多,也高远辽阔得多。但这次遗憾的是,图集篇幅有限,载入者不足十分之一,割爱甚巨。然而能够有如是规模,记录历史,展示文化,亦当感到高兴!文化人的幸福之一,常常是被自己的一种奉献行为而感动。

    在考察与拍摄中,深感津地小洋楼的浩瀚丰富,精美非常。此地人生活其中,往往对小洋楼熟视无睹,便编者相信读者看过此图集,一定会如对他乡!单一扇门,一根柱,一面墙饰或一个迷人的楼顶,就极尽华美,千姿万态,绝无雷同。小洋楼的历史不是一个悲剧的历史吗?哪来这样的创造的想像与激情?为此,学者们另有深思。小洋楼的文化,由于过去为种种偏执与浅薄之观念所囿,学术界涉及甚微。此次研究文章应是期待已久的学术收获。

    津地小洋楼的历史与文化脉络纵横交错,宠杂繁冗。为了使读者读来明了,本图集的编排方式是:文章方面从历史源流做纵向阐述,图片方面从建筑类别做横向展示。故此,分做上下两集。上集为公共建筑,包括行政、金融、工商、教育、宗教等方面;下集为住宅,即名宅与民居。所谓名宅,一是名人故居,二是要人住所,三是建筑奇品。上下两集都有大量的各类建筑细部的展现,力图显示津地小洋楼之绚丽多姿和无穷精华是也。倘若读者为此感到惊异,乃至自豪,并视小洋楼为珍宝,编者便心满意足了。

    前年冬日一个聚会上,一位年轻干练的企业界人士到我面前,说他对我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主张颇为赞同,他深知我乃一介书生,编辑出版这样昂贵的图书如举千钧之鼎,便主动提出襄助于我。此图集便是他实践自己诺言的结果。倘没有这位泰丰集团总裁冯兆一先生及其各界知己,尤其是副市长王德惠先生的全力支持,读者至今只能在报端去听我那些无力的文字呼吁而已。

    然而从支持者身上,我欣喜地看到他们对小洋楼文化价值的认同。一旦文化人的深谋远虑转化为渐渐宽泛的社会呼应,清明的文明之光便由地平线升起。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成于过去,认识于现在,施惠于未来。我想,当后人流连于历史文化空间之中,一定会称赞我们这代人文化的远见。

    历史属于过去,也属于将来;小洋楼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无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乃至旅游的价值,都会在未来源源不断地显示出来,并作用深远,无可估量。历史的价值在文化中发酵;文化的价值在未来发酵。一旦发酵,则是必成意蕴无穷之好酒也。于是,这里要再次提及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每一代人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把前人的创造留给后人。

    丁丑年深秋日于醒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