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班组长岗位培训手册 > 第二节 物料库存管理(1)

第二节 物料库存管理(1)

:□成品□零部件编号:

    序号

    事故发生区填写    质量判定区填写

    编码数量生产日期合格数量不合格数量

    承认作成

    发生原因:对策:

    成品委托制迄部门修理后的质量判定(品管部门填写)

    承认:作成:

    续表

    零部件委托质检部门检查后的质量判定(IQC部门填写)

    承认:作成:

    处置结果(事故发生区填写)

    承认:作成:

    备注:

    三、物料的识别

    物料的识别**份识别和状态识别两种。身份识别是指物料的编码、名称、生产日期、担当者等唯一性、不变的资料,一般通过包装卡(票)、条形码、铭牌、入库卡等方式表现。状态识别是随着时间、工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状况表示,可以分为检查状态识别、生产状态识别、库存状态识别等多种。

    1.工程内半成品与仓库内成品的识别

    可以通过包装卡等方面识别,最根本的方法是半成品与成品分区或分库摆放,防止半成品混乱流落到客户手里。

    2.检查状态的识别

    已检查、待检查、检查判定中等状态可以通过区域、标志帽、卡等方式区分,防止误用。

    3.明确不良品的识别

    要明确作业者发现的不良品的放置方法,如放不良品箱 (红色)、不良场所、做记号或标签等。另外不良品的处理方法 (挑选、返工、报废、让步接收)也要明确下来。

    4.半成品、残留零部件的识别

    对在现场的半成品和滞留的零部件,要规定表示方法与放置方法,明显地区分开来,防止误用错用。

    5.明确设变品、特采品的识别

    设计变更和让步接收的物料由于其发生异常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正常的物料,所以要进行显著的识别,引起所有现场人员的特别关注。如贴设变初批量表示卡、旧零部件表示卡,或者在现品票上贴有“特”印和以批量为单位的特采表示。

    四、物料的保管

    1.物料保管目的

    第一,满足生产的要求,适应生产的变化,防止发生物料短缺。

    第二,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物料损耗、劣化。

    第三,保持最低限度的库存量,减少经营负担。

    “不会短缺”和“库存最低”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库存最低”因为涉及部门较多,班组长能起的作用较为有限,这里仅介绍如何做到账物一致,防止短缺。账物一致是库存管理的最高目标。

    2.物料保管方法

    要了解实际库存数量与台账库存是否一致,基本的手法是进行盘点。盘点根据发生的时间和频率不同,一般分为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定期盘点多按周期进行,如每月、每季、每年等,目的是掌握在库的金额值,核算盈亏;循环盘点是将物料分类,然后按时间分配分别对每类物料盘点,全部物料盘点完为一个循环。工厂的一般做法为每周进行循环盘点,一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其目的在于核查物料的账物一致性,防止损耗,提早发现缺料等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