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六韬 > 上略
    【原文】

    夫主将之法,务揽① 英雄之心,赏禄有功② ,通③ 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④ 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⑤ 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成⑥ 愿得其志。《军谶》⑦ 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⑧ 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⑨ ,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⑩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家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注释】

    ①揽:收揽。

    ②禄:这里用做动词,指奖给俸禄。有功:指有功劳的人。

    ③通:贯通、推广。

    ④同好:指一条心作战。靡:没有。

    ⑤人:指人心。

    ⑥含气之类:指人。这里用人的呼吸来借代指人整体。成:都。

    ⑦谶(chèn):验证、符验。《军谶》是古代的一部兵书,唐代时候还存在,后来失传。

    ⑧贼:伤害。引申为祸患。

    ⑨设:意思通“施”,施行。

    ⑩宜:适宜。

    端:开端。

    莫:没有谁。

    推移:发展变化。

    图制:图谋制胜。

    守:遵守。微:微妙之道,指“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

    盈:满。

    服:顺服。【译文】

    作为主将,必须收揽杰出人物的心,奖赏功臣,把自己的意志贯通于众。只要与众人一条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业,与众人同仇敌忾就没有推不翻的敌人。国泰民安,在于得人心;国破家亡,在于失人心。人都是愿意实现自己的志向的。古代的兵书《军谶》讲:“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是美德,刚是祸害。弱者往往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支援,强者常常遭到人们的怨恨和攻击。柔有柔的用处,刚有刚的用处,弱有弱的用处,强有强的用处,应当把这四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因事制宜地加以运用。事物的始末还没有显露,人们就无法认识它。天地神明,是随着事物的推移而变动无常的。战争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军事上要根据敌情的变化来采取适当的对策,而不要首先采取行动,敌人动则跟随。这样就能图谋制胜,无往不胜,辅佐君主,树立威严,拯济天下,安定四方。能这样出谋划策的人,就能做帝王的老师。

    所以说,人没有不好强的,却很少有人能掌握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这个微妙的道理;一般人如果能够掌握运用它,就可以保全自己。圣人如果能掌握运用它,就能够顺应事物的变化,展开它推行于天下,卷起来不满怀抱,不需用房屋安置它,也不需用城郭保护它,只需藏在心中,就可以使敌国屈服了。【原文】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① ;能弱能强,其国弥彰② 。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夫为国之道,恃③ 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④ 。所适⑤ 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⑥ ,天道自然,其巧无间⑦ 。军国之要⑧ ,察民心,施百务⑨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⑩ 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注释】

    ①弥:更加。光:光明荣耀。

    ②彰:显著。

    ③恃:依靠。

    ④策:政策、谋略。无遗:无所遗漏,指全部得以施行。

    ⑤适:往,到……去。

    ⑥救:应和。

    ⑦间:间隙、缝隙。

    ⑧要:关键。

    ⑨百务:指各种措施。

    ⑩原:申冤。

    察:考察。

    抑:压制。

    残:消灭。

    覆:倾覆,翻覆。

    复:报复、惩罚。

    废:废除、毁掉。这里指诛杀。

    横:任意横行、暴虐的人。

    损:减少。

    脱:解脱。这里指赦免。【译文】

    《军谶》上说:“既能用柔,又能用刚,国威就日益辉煌彰著;既能用弱,又能用强,国家就繁荣昌盛。如果单纯用柔或单纯用弱,国力就必定削弱;单纯用刚或单纯用强,国家就必定灭亡。”

    治理国家的原则,首要的是依靠德才兼备的人和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信任贤人如心腹,使用民众如手足,就不会失策。这样,行动起来就像肢体相随,骨节相应,运用自然有似天道,巧妙得没有间隙。统军治国的要诀,在于悉心体察民心,正确实施各种措施。对处境危险的人要予以保护,对心存畏惧的人要给予安抚,对叛离的人要设法召还,对含冤受屈的人予以昭雪,对有所申诉的人要为他查清,对才高职低的人要予以提拔,对恃强骄横的人要予以压制,对与我为敌的人要予以制裁,对贪求的人要设法满足,对愿意效力的人要予以任用,对个人**要予以保密,对善谋的人要亲近,对进谗言的人要予以揭露,对毁谤他人的人要惩罚,对谋反的人要严惩,对蛮横的人要挫伤,对自满的人要抑制,对愿归顺的人要招抚,对被征服的人要安置,对投降的人要赦免宽恕。【原文】

    获固① 守之,获厄塞② 之,获难屯③ 之,获城割④ 之,获地裂⑤ 之,获财散之。敌动伺⑥ 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⑦ 去之,敌陵⑧ 待之,敌暴绥⑨ 之,敌悖⑩ 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得而勿有,居而弗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

    彼为诸侯,己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取。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税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注释】

    ①固:坚固。

    ②厄:险峻。塞:阻塞。

    ③屯:屯兵、驻兵。

    ④割:分割。这里指分封的意思。

    ⑤裂:分裂。这里也是分封给有功之臣的意思。

    ⑥伺:观察。

    ⑦佚:通“逸”,安逸。这里是以逸待劳的意思。

    ⑧陵:欺凌,侵犯。

    ⑨绥(suí):安抚、抚平的意思。

    ⑩悖:悖逆道义。

    携:离,分离的意思。

    举:举动、行动。

    因:根据、依据。

    放言:这里指放出假情报。

    拔:攻取。

    祖祖:尊崇祖先。前一个“祖”用做动词,尊崇的意思。

    匮:竭尽。

    牧:治理、管理。

    罗:收罗、集中。【译文】

    占领了坚固的地方要守备,占领了险峻的地方要设立关塞,占领了难于攻取的要地要驻兵屯守,得到城邑要分赏给有功的人,得到土地要分封给出力的人,得到财物要分散给众人。敌人行动时要注意侦察,敌人接近时要严加戒备,敌势强盛时要示弱使它骄傲,敌人以逸待劳就要避开它,敌人来犯就要坚决还击,敌人凶暴要设法回避,敌人背逆天理要用正义声讨,敌人和睦团结要使它分化。顺应敌人的行动以挫败它,根据敌人的形势而击破它,放出假情报使它发生过失,四面包围把它歼灭。获得财物不要据为己有,储存的财物不要自守,夺取城池不要自己久据,立其国人为君,不要自取其位,决策出于自己,功劳归于将士,这正是大利之所在!

    让别人当诸侯,自己当天子,使他们各保城邑,让他们各自征收赋税。世上的人都能尊重他的祖先,很少爱护民众。尊敬祖先只是敬亲,爱护民众才能为君。爱护民众的君主,重视农桑,不占农时,减轻赋税,不使民众贫穷,减少徭役,不使民力疲困,这样,国家富足了,人民快乐了,然后选派士人去管理他们。所谓士人,就是英雄人物。所以说,收罗了敌国的英雄,敌国就会陷于困境。英雄人物是国家的骨干,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获得了骨干,掌握了根本,自然就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原文】

    夫用兵之要① ,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② 财,赏功不逾③ 时,则下力④ 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⑤ 以财,则士自来;接⑥ 以礼,励⑦ 以义,则士死之。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⑧ 而共安危,敌乃可加⑨ ,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

    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⑩ 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注释】

    ①要:关键。

    ②禄:这里用做动词,给……俸禄。爱:吝惜。

    ③逾:超过。

    ④下力:部下同心协力。

    ⑤赡:供养。

    ⑥接:对待,接待。

    ⑦励:鼓励、劝勉。

    ⑧同滋味:即同甘共苦的意思。

    ⑨加:进攻。

    ⑩馈:送给。箪:瓢。一说通“觯”,古代的酒器,圆肚广口,可容三升酒。醪:美酒。

    诸:之于。

    味:这里用做东西,使……有味道。

    以:因为。【译文】

    用兵的要诀,在于有隆重的礼节和优厚的俸禄。礼节隆重,有智谋的人就会自动到来;俸禄优厚,有义气的人就乐于轻死效力。所以,用禄优待贤人,不要吝惜财物,奖赏有功的人,不要拖延时间,这样,就能使部属齐心协力而削弱敌国。用人的方法是,封爵位尊重他,供资财给养他,贤人就会自愿投效;用礼节接待他,用大义鼓励他,义士就会效力致死。当将帅的人,必须与士兵同甘苦、共安危,这样才能去攻击敌人,这样军队才会全胜,敌人才会全部被俘获。

    传说从前有一位良将,有人送给他一坛美酒,他叫人把酒倒在河里,与士卒一起掬水共饮。很明显,一坛酒不会使河水有美酒味,但全军会因此而心悦诚服地为他效力死战,这是由于将帅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缘故。【原文】

    《军谶》曰:“军井未达① ,将不言渴;军幕② 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③ ,将不言饥。冬不服裘④ ,夏不操⑤ 扇,雨不张盖⑥ ,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思素蓄⑦ ,谋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⑧ 也。”故将无还令⑨ ,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⑩ 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注释】

    ①达:成功。这里是打好井的意思。

    ②军幕:军用的帐篷。

    ③炊:炊烟。这里用做动词,指烧火做饭。

    ④服:穿。裘:用动物的皮毛做的衣服。

    ⑤操:拿。

    ⑥雨:用做动词,下雨。张盖:打伞。

    ⑦素:平常。蓄:积蓄。

    ⑧用命:服从命令。

    ⑨还令:发出的命令没有执行或者反悔。

    ⑩御:用。

    越境:指攻打别的国家。

    持:把持、掌握。

    乱将:治军没有法度的将领。

    乖众:指不守法令的军队。乖:背离。

    拔:攻取、拔取。

    悖:背离。

    以:用来。

    奔北:同败北。失败。

    老兵: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伍:古代军队的最小组织单位,五个人为一伍。失伍:指军队散乱没有秩序。【译文】

    《军谶》上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帐篷还没有架好,将帅不说疲倦;军灶还没有做好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这叫做将帅的礼节。”将帅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军队就能团结一致而不离散,连续作战而不知疲倦,这是因为官兵之间平时互爱、思想一致的缘故。所以说,将帅平时关心理解士兵,战时就能以少胜多。

    《军谶》上说:“将帅之所以有威严,在于号令严明;作战之所以获得全胜,在于军政整治;士兵之所以不怕打仗,在于服从命令。”因此,将帅要令出必行,赏罚必信,像天地那样公正,才可统领众人;士兵服从命令,才可出国作战。统率军队掌握作战形势的是将领,冲锋陷阵打败敌人夺取胜利的是士兵。所以,治军无方的将领不能让他统率军队,离心离德的军队不能用以攻伐敌人。因为它既不能攻占城池,更不能灭亡敌国,这两件事都做不到,必将导致军力疲弊。军力疲弊,就会使将帅孤立,士兵违命,用这样的军队来防守,会守不住,用它去进攻,也将会溃败,这就叫做衰落之军。衰落之军,将领就没有威信;将领没有威信,士兵也就不怕刑罚;士兵不怕刑罚,军队必然涣散;军队涣散,士兵就会逃亡;士兵逃亡,敌人就会乘机进攻;敌人乘机进攻,军队必致损丧。【原文】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① 。推惠施恩,士力日② 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③ ,可下而不可胜④ 。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⑤ 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⑥ 。”

    《军谶》曰:“贤者所适⑦ ,其前无敌。”故士可下⑧ 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致胜,则国家安定。

    《军谶》曰:“将能清⑨ ,能静,能干,能整,能受谏,能听讼⑩ ,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注释】

    ①恕:宽恕的意思。恕己而治人:指用和宽恕自己一样的心来治理军队。

    ②日:一天天。

    ③望:观望,指望风而逃。当:通“挡”,抵挡。

    ④下:打败。不可胜:指不能使战士屈服。

    ⑤官人:官吏。

    ⑥震:震慑。

    ⑦适:往,到……去。

    ⑧下:谦卑。

    ⑨清:清廉。

    ⑩听讼:处理诉讼、纷争。

    图:画图。这里是熟悉的意思。

    负薪:指山里砍柴的人。泛指百姓。

    廊:指宫殿四周的走廊。庙:庙堂。因为二者都是古代帝王和大臣议论政事的地方,因此廊庙用来代指朝廷。

    宜:应该。【译文】

    《军谶》上说:“良将统率军队,要用推己及人的精神管理士兵。施加恩惠,军队的战斗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强,打起仗来就像暴风骤雨那样迅速猛烈,进攻就像江河决堤那样汹涌澎湃。这样的军队就能使敌人望风逃窜而不敢抵抗,只有降服而不能求胜。将领能身先士卒,他统领的军队就能称雄于天下。”

    《军谶》上说:“军队以赏、罚相为表里,不可偏废。赏罚严明,将帅的威信就建立起来;官吏得力士兵就心服;任用的人德才兼备,敌国就会震动。”

    《军谶》上说:“贤人所归附的国家,就能所向无敌。”所以,对士人要谦恭而不可傲慢,对将领要使他愉快而不可使他有所忧虑,对谋略要深思熟虑而不可犹豫不决。对士人傲慢,下级就不会悦服;对将领忧虑,君将之间就互不信任;谋略犹豫,敌国就会乘隙进攻。这样去打仗,必然招致祸乱。将领是国家的命脉,将领能率军战胜敌人,国家才能稳固。

    《军谶》上说:“将领能清廉,能镇静,能公平,能严整,能接受意见,能明辨是非,能容纳人才,能博采众议,能了解各国风土人情,能通晓山川地理,能明确地形险阻,能掌握军队权柄。”所以说,仁贤的智谋,圣明的远虑,民众的议论,朝廷上的议论,存亡兴衰的事迹,都是将领应当知道的。【原文】

    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① 焉。夫②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③ ,则功臣倦④ ;专己⑤ ,则下归咎⑥ ;自伐⑦ ,则下少功⑧ ;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⑨ ,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⑩ ;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军谶》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妄动,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注释】

    ①从:服从。

    ②夫:句首语气词,那。

    ③同:同一对待。

    ④倦:倦怠。

    ⑤专己:一意孤行。

    ⑥咎:错误、责任。

    ⑦伐:夸耀、炫耀。

    ⑧少功:建立的功绩小。

    ⑨内顾:思念妻妾,这里指迷恋女色。

    ⑩式:规矩法度。

    奔北:打败仗。

    一:团结。

    设:张设、实施。

    夺:失误、过失。

    制:制止、抵制。

    会:会集、集中。

    重:稳定。

    迁怒:把过错算在别人身上。

    动:指相机而动、适时行动。【译文】

    将领能求贤若渴,就会听从他们的计策。拒绝规劝,智谋之士就会离去;不听从计策谋略,谋士就会背叛;善恶不分,有功的人就会消极;一意孤行,下级就会归咎于上;自我夸耀,部属就不会积极立功;听信谗言,众人就会离心离德;贪图财物,就无法禁止坏人坏事;迷恋女色,士兵就会yín乱违纪。以上八条,将帅身上如有一条,就会众心不服;有了两条,就会军无规矩;有了三条,就会全军溃败;有了四条,就会祸国殃民。

    《军谶》上说:“将领的谋略要保密,士兵的思想要统一,进攻敌人要迅速。”将领的谋略秘密,奸细就无法得逞;士兵的思想统一,军队就能团结一致;进攻敌人行动迅速,敌人就猝不及防。军队有了这三条原则,计划就不会被破坏。将领的谋略泄露,军队就丧失有利态势;敌人能侦察到我内部情况,祸患就不能制止;非法的财货入了军营,坏人就会聚结起来。将领有了这三点,军队必定要失败。将领没有深谋远虑,有智谋的人就会离去;将领不勇敢,官兵就会恐惧;将领轻举妄动,军心就不稳定;将领迁怒于人,全军也会恐惧。《军谶》上说:“深谋远虑,坚定勇敢,是将领宝贵的品德。适时而动,当怒而怒,是将帅用兵的艺术。”因此,虑、勇、动、怒这四项,都是将领应当谨慎遵从的。【原文】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① 。”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

    《军谶》曰:“兴师② 之国,务③ 先隆恩;攻取④ 之国,务先养民⑤ 。”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易⑥ 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⑦ 。【注释】

    ①死夫:愿意付出生命的人。

    ②师:军队。兴师:发动战争。

    ③务:一定。

    ④攻取:指发动战争攻取别的国家。

    ⑤养民:古代指减轻徭役和赋税,给百姓修养生息的时间,以便增加人口,积累财富。

    ⑥易:改变。不易:指和……一样。

    ⑦全:成全,这里是实现的意思。【译文】

    《军谶》上说:“军中没有资财,人才就不会归附;军中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前往。”《军谶》上还说:“香饵之下,必有上钩的鱼;重赏之下,必有敢死的人。”所以,使人才衷心归向的是礼,使士兵乐于效死的是赏。用使他归附的东西招引他,用使他效死的东西明示他,所需要的人就会自动聚集。所以,先以礼相待后来又改变了的,人才就会离去;先以赏相示后来又改变了的,士兵就不愿意受驱使。只有礼、赏始终如一,部属才会争着为他效死。

    《军谶》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