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养生保健 > 和古人一起玩游戏 > 第六章 美之追求颇费周章--风雅艺术篇(6)

第六章 美之追求颇费周章--风雅艺术篇(6)

图》所载,“燕几”中的七个桌子都是长方形,其中包括长7尺、宽1.75尺的两个大桌子;长5.25尺、宽1.75尺的两个中等的桌子;长3.5尺、宽1.75尺的三个小桌子。七个桌子拼合起来时是长方形,分开组合就有无穷的变化,可以拼排成四十种图形。

    在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中记载:“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可见,在黄伯思制作“燕几”之后,明代的严澄又对其进行了改进。

    严澄根据《燕几图》中的原理设计了“蝶翅几”。之所以叫它“蝶翅几”,是因为把那些桌子合起来的时候呈蝶翅形。它的用途跟“燕几”基本一样,主要用于请客吃饭。但是它的设计已经与“燕几”大大不同了。在数量上,“蝶翅几”已经用到了十三个桌子,这好像又拉大了与七巧板的差距,其实不是。在“蝶翅几”增加了一种新图形,就是三角形。后来,严澄也着《蝶几谱》流传后世。

    在《蝶几谱》和《燕几图》的影响下,中国的拼板游戏在清代初年出现了,七巧板的最后定型也在这个时候。不久,在嘉庆年间有个称为养拙居士的人,编着了一本《七巧图》的书,使得七巧板广为流传。后来又有一位“桑下客”编着《七巧新谱》一书,更加大了七巧板的推广力度,使得中国各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在清初的皇宫中,人们经常用七巧板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合成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及文字,至今故宫博物院中还保存着一副当时的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