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的逻辑 > 老朋友的逻辑

老朋友的逻辑

“政治投机”、“出卖”中国的行为,中方绝不能接受。一旦“老朋友”搞了政治投机,那么中国领导人就会感到被欺骗。在崇尚权谋的中国,被欺骗就意味着被侮辱,而这种侮辱一定会带来极大的愤怒。无论是从中国的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利益的角度看,都是如此。然而,外交却正好是一个充满了政治投机的领域,再友好的外国人也不可能把中国的利益放在本国的国家利益之上。作为外国人如何做才能把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激怒中国?可想而知,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不缺乏。

    印度总理尼赫鲁和法国总统萨科齐曾经都是中国的朋友,但最后都成为对华关系的失败者。其理由高度一致,都是因为在西藏问题到了关键时刻时帮助了中国的“叛徒”**喇嘛,过度使用了中国的友谊。其结果是,印度在1962年遭到中国猛烈的军事进攻,法国则在2009年被中国总理“绕了一圈”。相比之下,曾与中国陷入危机的布什总统在反恐战争中避免了中国的强烈反对,一直都与中国关系一般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会见过**后也并没有遭到萨科齐一样的“待遇”。

    而在另一方面,无论怎么激怒中国都能恢复老朋友身份的领导人也是存在的,比如古巴的卡斯特罗。冷战中卡斯特罗一直跟随苏联,结果是先成为中国的朋友,然后又猛烈批评**和邓小平的政策,其力度可以说比当时的石原慎太郎还要严厉。听中国长辈说,他本人也因此在七八十年代成为《人民日报》政治漫画的大明星,每两三天就被中国漫画家讽刺一回。可是,1989年6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古巴被世界孤立的情况下访问该国后,中国与古巴立即重归于好,中国领导人与他的私人关系也令人惊讶地上升,**主席甚至赠诗,称他“青松傲骨定如山”,这显然已经超越了外交行动,而是一种真正的尊重和好感。经过比较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老朋友”的身份是容易得到的,但能不能成功维持取决于能否理解中国的“义气”,以及能否有效掌握中国人的心理和底线。我不知中国朋友们怎么理解。

    希拉里在丈夫比尔·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曾经与中国打过不少交道。受其婚姻变故影响,她在中国民众中的知名度也相当高,可以说是在中国最有名的美国第一夫人。直到现在,中国媒体对她的称呼仍然是名而不是姓。在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我们不可能这么称呼的,应该称为“希拉里·克林顿”,要是简称,就毫不犹豫地称为“克林顿”。这一中日之间的差距从何而来?

    也许,中国人还记着她在白宫居住的时代,这就是“老”。而比尔·克林顿任期内的美国对华外交也比较成功,中美之间现有的对话渠道就是在那期间建立起来的。从私人的关系上,希拉里·克林顿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朋友。不过,能否成为中国的“老朋友”文化的真正受益者,还取决于她在实际外交平台上,尤其在中美关系长期面临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形势下,采取的勇敢而谨慎的举措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