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你在为谁读书Ⅲ > 1 曾国藩:自律让人心胸坦荡,无愧此生

1 曾国藩:自律让人心胸坦荡,无愧此生

了悬梁刺股的工夫。好不容易学有所成,却开始不思进取,虚度光阴。想到父亲殷切的神态,还有自己的经天纬地之志,不由痛彻心扉,懊悔不已,涕泗横流。”

    这几句话,重重地撞击着杨略的心。爸爸也曾殷切希望,自己也曾辛苦读书,可现在呢,基本上也是虚度光阴吧。

    曾国藩停顿了许久,静静地喝茶,店里的伙计来添了几次水。

    “但我毕竟不是自暴自弃之人,一通反省之后,订立修身自律的条目,严格遵循。”

    “是哪些条目呢?”

    曾国藩从怀里掏出一个本子。杨略接过来,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一共十二款。

    主敬:心神整齐严肃,清晨时开始工作,宛如太阳初升。

    静坐:每天静坐一小时,心神归位,像鼎一般沉稳。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赖床。

    读书不二:一本书没读完,就不看其他的书。

    读史:认真的学习二十三史,每天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每时每刻都要小心说话,是第一重要的。

    养气:要心怀坦荡,没有什么事可以不被人知道。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做养病。

    日志其所无:每天都要读书,并写下自己的心得。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检验学问是否长进,心怀是否坦荡,不可一味眈着,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个时辰,凡笔墨应酬,当做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越积越难清。

    晚上不出门:浪费工夫而且疲劳心神,需要力戒!

    曾国藩说:“其中最重要的,是日记。我将生活不够检点之处,内心不够洒脱之处,一一记于日记之中,并痛加自责,以此防微杜渐。为了增进修炼,我结识了许多师友,互相看日记,平常言行一有疏漏,师友便直言劝告,勒令改正,全不留半点脸面。有如此明师益友的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的确受益一生。”

    杨略一阵惊叹:我有这样的明师益友吗?爸爸当然是,但我却很少对他吐露心事。

    曾国藩做了个总结。

    “自律的功效,不仅让人刻苦自强,而且胸中一片纯净,无一件不可告人之事,可以上对天地,下对苍生,心中泰然自若。如今我已年近六十,练湘军,平叛逆,兴洋务,无愧此生。而凡此种种,均立足于修身。”

    杨略听着曾国藩的讲述,不由正襟危坐,看着窗外湖面中白帆相竞,高天上云霞灿烂,内心涌起一股庄严肃穆之意。

    爸爸拍了拍他的肩膀。杨略回过神来,发现曾国藩已下楼去了。

    爸爸看着他的背影,说:“他是典型的道德人?”

    “道德人?”

    “所谓道德人,是将道德作为主要追求的人,他们轻视利益,安贫乐道。”

    “这非常了不起啊。”

    “但你也看到,重义轻利,让经济发展失去了原动力。中国进入晚清以后,道德成了教条,禁锢人的思想,束缚人的手脚,人陷于懒惰麻木之中,社会陷于停滞不前之中。”

    “这倒是真的。”

    “于是经济人横空出世。”

    “经济人?这又是什么意思?”

    “指崇尚经济,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这是伴随工业文明而出现的人。”

    新鲜名词太多了,杨略一时有些消化不了。正在思考中,他们又回到了竹楼。

    “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不是孟子最反对的吗?咦,我们怎么回来了?我还想再看看洞庭湖呢?”

    “因为我们的小竹楼有贵客来访了。”

    “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