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29)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29)

都不令人满意,比如第一段歌词:“啊,来呀,加入我们快心的歌唱。因为清华学校让我的歌唱,最好的在所有的陆地上。我们要扩张她的声誉,赢一个声名,使我们的仇敌惭愧。若是你不赞成的话,你试来看一看,你就要说一样的,一样的,并且你就要说一样的。” 这种不伦不类的歌词,怎么能够体现清华精神?当时就读清华高等科的贺麟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中文校歌的创作,发端于1923年前后。当时在曹云祥主持下,清华学校基本确定了“荟萃中西文化,造就领袖人才” 的宗旨。校歌应与学校宗旨相呼应,因而学校公开征集校歌。哲学教授汪鸾翔应征的歌词脱颖而出。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由张慧珍女士谱曲。张慧珍是当时清华学校英文文案处主任何林一先生的夫人,所以原来歌谱作曲者一栏注的是“何林一夫人”。

    汪鸾翔(1871—?),字公岩,又字公严,号巩庵,广西桂林人。擅长绘画和古诗词,曾求学广雅书院 ,为名儒朱一新 弟子。辛亥革命后,任法政学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美术专科学校等校教授。二三十年代执教于清华大学。

    汪鸾翔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以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鸾翔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