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20世纪20年代学术活动范围较窄,学者数量有限,学术制度刚创立,掌握一定学术权力的人在选聘过程中就有相当机动余地,其品格、眼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员的质量。而透过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员聘任运作,可以看到,当年的学者们的确不辱其学术使命。清华国学研究院,在20世纪推动以西方现代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创建范式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与它所订立的研究宗旨和用人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当时,近代意义的中国学术社会刚刚产生,与蔡元培改造北大一样,建制选人不可避免须循“伯乐相马”相召。从聘任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学术界人数有限,学者间的推荐和学者出身的掌校负责人的认同,在这里所发挥的协同作用。

    寻出国学之魂

    在积极聘任优秀导师的同时,国学研究院的各项工作也于同期展开。1925年4月23日,吴宓同王国维、梁启超一起商定了研究院的招生考题,从5月初开始审查报名考生资格。6月15日,曹云祥正式批准研究院教职员名单。

    教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讲师:李济。

    助教:陆维钊、梁廷灿、章明煌。

    主任:吴宓。

    事务员:卫士生。

    助理员:周光午。

    当时,王国维和梁启超于1925年5月到校,赵元任、李济1925年秋季开学时到校。“陈(寅恪)先生以游欧兴浓,至十五年三月始来校授课” 。

    除了“四大导师”外,研究院还聘了一名讲师李济;两名助教,即赵万里和浦江清。赵万里是浙江海宁人,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算是吴宓的学生,任赵元任的助教;浦江清毕业于东南大学西文系,正宗是吴宓的弟子,任陈寅恪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