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据《张彭春论教育与戏剧艺术》 所载附录:

    1925年2月8日,曹云祥与吴宓谈国学研究院事宜,2月13日,张彭春与曹云祥、吴宓商谈聘陈寅恪一事,取得共识,只是薪酬未定。3月20日,按照大学章程,选出大学校务会:曹云祥、张彭春、庄泽宣、吴宓、王祖廉、全绍文、梅贻琦、余日宣、郑兰藩、王文显,组成临时校务会,直至9月正式产生。4月中旬,校务会选举职员,曹云祥任主席,张彭春副主席,王酌清任书记。4月29日,曹云祥批复聘请陈寅恪事。4月,蔡元培、颜惠庆、胡适、范源濂、曹云祥、张彭春等等,发起成立图书馆协会,希望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开发民智。5月正式成立大学部,决定7月开始从上海、广州、武昌、北京招生,第一批总共招收193名学生,从此取消了把全部学生送到美国留学的制度,8月29日,吴宓在工字厅宴请曹云祥夫妇、曹霖生夫妇、王祖廉夫妇,还有李冈及赵学海。

    孙敦恒《清华国学院的师生情谊》 把“梁曹对”的时间锁定在1925年4月,这也恰巧暴露出“梁曹对”之说,并不符合当时已经聘定陈寅恪的事实。因为曹云祥于2月就决定聘陈寅恪,并且发出聘请的电报了,只是还未收到陈寅恪的应聘函。而梁启超也可以从各种渠道包括吴宓那里,知道学校已经聘陈寅恪。退一步说,梁启超即使不知道学校已决定聘陈寅恪,梁启超再向曹云祥推荐的时候,曹云祥也会告知他学校已发电聘任。再者,在吴宓推荐陈寅恪之前,如果梁启超就与曹云祥谈过聘任陈寅恪的事,并得首肯,当吴宓推荐陈时,吴也就不会说“费尽气力”了。据此甚至可以推断,所谓的“梁曹对”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莫须有之说。

    综观清华国学研究院创立之初延聘导师的情况,河北大学教授吴洪成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