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14)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14)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14)

    1923年,曹云祥在年底的《清华同学会年刊》上详细论述自己对清华学校发展的具体思路:

    清华之发展,绝无确定之方针,实事之至奇者也。无论何种学校,其事业不进则退。清华之设,原为养成游美学生,但决不能以此自围。时势与社会,既有推移,学校之方针,宜谋适应。旧时办法,已觉太乏效能。所谓效能,不外能于最多数人中,得最多量之益,且历最多时之期间而已。(即后文所说“所谓最高之效率者,最多数人在最长时期得最大利益也”。)今有二策于此:一则于此后20年内,每年尽量资送学生赴美,至20年后,款尽即学校亦随之停闭;一则逐年减少留美学额,将清华办成完全大学,同时则此后至少有50名学生在美留学。如此则清华教育之事业,影响固无限,而美国对华之睦谊,亦可垂誉于无穷。是二策者,孰得孰失,亦彰彰已。

    不特此也,由后之说,与中美两政府原约,亦无不符。盖至1945年时,此项赔款所资送赴美之学生,总计已不止1800人之数也。至现时所办之大学,课程则中西并重,目的则体用兼赅。为国储才,以才救国。合教职员学生及毕业同学,陶铸一种新精神,而建设一种新事业,此余所深祷者也。

    积极应对过渡时代

    1924年2月,清华学校聘请胡适、范源濂、张伯苓等人为大学筹备顾问。3月,曹云祥发表了著名的文章,详细阐述学校改办大学的原因及办法,应对过渡时期的措施:

    改良清华学校之办法

    (曹校长此篇于改良清华之各重大问题均有一番着实之讨论。原文曾在英文报《大陆报》及《华北明星》发表。兹应本刊记者之请特亲自译成国文,历数夕乃成。特志,示感。——记者)

    “上海美国大学俱乐部”为谋清华学校之改良,曾函致美公使及商务参赞,并派专员在京调查,其所征得之意见,业已见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