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绪论(6)

绪论(6)

    绪论(6)

    1926年6月,教务长张彭春因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而辞职,从而引发了所谓“挽张去恶”的风潮。在少壮派教授们的支持下,学生们在校内游行请愿,高呼“打倒清华恶势力”,“改造清华”等口号,当面要求“与清华前途发展有妨碍者三人辞职”。被要求辞职的三人,便是曹云祥安排的亲信,时任清华机要部主任,斋务处主任和大学专门科筹备主任,当时被清华学生称之谓“清华三恶”。

    这些内容,有的和事实出入比较大,仔细的分辨详见本书后面的章节。

    可喜的是,到2009年年底,出现了一篇真正肯定曹云祥教育贡献的文章,作者是张勇军,其文章《曹云祥对清华教育本土化发展的贡献》 指出:曹云祥时期的清华被称为改革时期,也是清华本土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曹云祥提出中西并重、为国储才、以才救国的办学方针,沟通东西、融冶新文化的教育目的,及以教授治校为主的体制改革,大力进行的课程改革与教师结构的调整,为清华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说:

    曹云祥坚持清华完全人格教育的传统,认为“所谓教育,是欲养成高尚完全之人格”。他系统地阐述了中西并重,为国储才,以才救国的办学方针和沟通东西,融冶新文化的教育目的。“……清华之设,原为养成游美学生,但决不能以此自囿,时势与社会,既有推移,学校之方针,宜谋适应……至现时所办大学,课程则中西并重,目的则体用兼赅。为国储才,以才救国。合教职员学生及毕业同学,陶铸一种新精神,而建设一种新事业,此余所深祷者也。”“教育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