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绪论(4)

绪论(4)

    绪论(4)

    傅任敢(1905—1981),原名举丰,湖南湘乡人,清华大学教育心理系1929年毕业。曾任长沙明德中学教务主任,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处秘书。

    还有当时的学生徐永煐说:“曹云祥对梁启超的态度是一方面拉,一方面抑,不让梁把清华校长夺去,但又要拉住梁在清华。曹是一个上海滩上的大流氓。清华当时有许多风潮,在金邦正的高压手段失败以后,都被曹用软硬兼施,欺软怕硬,拉拢谈话等方式镇压下去了。” 这种毫无根据的谩骂,完全是阶级斗争上纲上线的结果,是上世纪50年代对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采取的一种态度,是可以不要理由的。其实,徐永煐、梅汝璈、罗家选和冀朝鼎当时都是清华学校的学生,梅汝璈和冀朝鼎还是曹云祥非常信任的学生,他们两人曾给曹云祥的演讲《职业演讲记录——外交》做过笔录。

    而汪修荣先生在《教授之教授》一文中,引用了陈寅恪先生的弟子陈哲三《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中的一则故事:

    陈寅恪不注重学位,但并不表示别人也不重视。事实上那个年代,学位——尤其欧美的学位,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块十分重要的敲门砖,所以陈寅恪当初到清华国学院做导师时就碰到了这样的尴尬:“十五年(1926)春,梁(启超)先生推荐陈寅恪先生,曹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接着梁先生提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先生的推誉。曹一听,既然外国人都推崇,就请。民国十五年秋天陈先生到校。”这里记录的是当年梁启超与清华校长曹云祥之间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梁启超当时已是学界巨擘,他和外国著名学者如此推崇的人物自然令人刮目。可见,陈寅恪还没有回国,就已经名扬海内外了。

    其实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