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阮籍评传 > 一、世儒的士族家庭

一、世儒的士族家庭

今之俊也。"(《典论·论文》又在《与吴质书》中说:"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这些情况都说明,阮瑀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① 《晋书;札志》载:司马昭死,晋武帝司马炎不听群臣劝阻,坚持行三年丧礼,其诏说:"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心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② 《世说新语·任诞》注引《文士传》说:"籍放诞有傲世情,不乐仕宦。晋文帝亲爱籍,恒与谈戏,任其所欲,不迫以职事。"又注引《魏氏春秋》说,阮籍为"文俗之土何曾等深所仇疾,大将军司马昭爱其通伟而下加害也。"《资治通鉴》卷七八《魏纪》十:"昭爱籍才,常拥护之。"阮瑀的出仕,曾经有过一段戏剧性的情节。据《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载:"建安中,都护曹洪欲使(阮瑀)掌书记,瑀终不为屈。"《典略》的记载比较详尽:"瑀以才自护。曹洪闻其有才,欲使答报书,瑀不肯,榜答瑀,瑀终不屈。洪以语曹公。公知其无病,使人呼瑀,璃终怖诣门。公见之,曰:'卿不肯为洪,且为我作之。'瑀曰:'诺。'遂为记室。"(《太平御览》卷二四九引)《文士传》的记载更具有传奇色彩:"太祖(曹操)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迫,乃逃人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这几条史料的内容互有出入,究竟孰真孰伪,可暂且勿论,但阮瑀的出仕有点被迫性质,这大概是没有疑问的。阮瑀身处动乱之世,他很可能对政局抱着一种消极的观望态度,也可能持有一种安贫乐道、守真退隐的生活情趣。其《吊伯夷》文说:"余以王事,适彼京师,瞻望首阳,敬吊伯夷。东海让国,西海食蔽,重德轻身,隐景潜辉。求仁得仁。报之仲尼。没而不朽,身沈名飞。"(《艺文类聚》卷三七引)又赋诗说:"四皓潜南岳,老菜窜河滨,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贫贱,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艺文类聚》卷三六引)阮瑀所说的"四皓"、"老莱"、"伯夷"、"许由"等人都是古代著名的隐者,颜回是孔子的高足,他之乐天固穷的生活态度曾受到老师的称赞。阮瑀为什么对这些隐士或贫士这么津津乐道?这说明了他对这些古人的敬仰,大概是要以这些人做为自己的生活榜样的。由此可以推断,阮瑀之出山做官,很可能受利曹氏的胁迫;但也不能排斥他是待机而起或借此以提高声名的可能,因为这是汉代以来士人所惯用的手段。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阮璃出山之时,肯定是有过一番曲折的。在出处问题上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与其子阮籍有着惊人地相似之处,这或许也是一种家风吧。

    阮氏与汉末名士蔡邕是同乡,他们的故居相距大概很近。①阮瑀与蔡邕又有师生之谊。史载:"瑀少受学于蔡邕。"(《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瑀少有俊才,应机捷丽,就蔡邕学,叹曰:'童子奇眉,朗朗无双。'"(《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文士传》)

    蔡巨是东汉末年学识渊博的著名儒家学者,同时又对有黄老道家思想倾向的王充著作《论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后汉书·王充传》注引《袁山松书》云,蔡邕得《论衡》一书,"以为谈助"。葛洪《抱朴子》说,蔡邕到江东看见《论衡》,"叹为高文,度越诸子,恒爱玩而独秘之。"(《全晋文》卷一一七引)阮瑀受学于蔡邕,蔡邕的思想倾向与治学态度很可能对他会有所影响。进一步推测,阮籍早年服膺儒学,后又转奉老庄道家之学②,这种或儒或道的学风,就学术渊源来说,我们不是有理由追溯到乃父阮璃直至蔡岂那里吗?据《晋书》本传记载,阮籍有一子,名浑,字长成,少慕通达,不饰小节,颇具父风,阮籍对此曾表示反对。晋大康中,阮浑官做到太子庶子。

    另外,由司马昭向阮籍求婚一事还可推测,阮籍至少还有一女,只是生卒事迹已不可详考。有史料可稽的,可以提到阮咸一系,阮咸为阮籍的侄子,生① 蔡邕为陈留圉人。圉即今河南记县西南国镇,阮籍原籍尉氏县在杞县西边,其旧居位"邑(尉氏)东南隅五十里。"(靳于中《阮嗣宗文集序》)又明人及朴说:"尉氏故称三贤里,??三贤者,尉缭、蔡伯喈邕、阮嗣宗籍也。雍丘每与尉氏争:'吾邑伯喈,汝安得攘而有之!'"(《阮嗣宗文集序》)雍丘即今杞县。由于雍丘与尉氏为邻,所以二县为蔡巨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可见,阮、蔡故居不会相距太② 详说见本书第二章。

    活态度旷达纵放,以豪饮著称,官做到始平大守。其父阮熙,官做到武都太守。阮咸之子阮瞻,字千里,哲学思想倾向于儒道之综合①。晋永嘉中,官作到太子舍人。阮瞻之弟阮孚,字遥集,官做到侍中,后转吏部尚书。由从平王敦功、赐爵南安县侯。

    在阮氏家族中,很值得一提的还有阮武一系。阮武,字文业,为阮籍的族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阮氏谱》、《杜氏新书》、《兖州记》诸书说,阮武"拓落大才"、"阔达博通",为"渊雅之上",官至清河太守。阮武的父亲阮湛,字士信,"征辟无所就",大概终生未做宫②,造《三礼图》传于世。阮武弟名炳,字叔文。官至河南尹,精意医术,撰有《药方》一书。阮炳之子名但,字弘野,晋时官至太子太博,平东将军。阮但弟名柯,字士度,一生守礼,爱好经学,博学洽闻,官至领军长史。阮武一系似乎世代以奉儒学为主。阮籍早孤,曾得到阮湛、阮武父子的照顾,他不免会受到阮武一系世儒学风的影响。两家关系似很密切,血缘关系当也不会太远。

    阮氏家世表如下:由上所述,我们可大体确定:第一,阮籍的出身为士族。阮氏家族中有那么多的人做官,而且有的官位相当显要,这种政治上的优越地位,绝非是庶族地主所容易得到的。而且,阮籍本人也很受当权者的重视,多次受到征辟,可以说其仕途是相当顺利的。在门阀贵族垄断仕途的时代,这不能单纯归结为阮籍的才学,当与他的出身有关。其次,阮氏家族世儒,这不能不使阮籍受到传统儒学的熏陶。第三,在阮籍之先,由于阮氏家族中的一些人,特别是阮籍之父阮瑀在曹魏的政权机构中任职,这无形中等于确定了阮氏与曹氏在政治上的隶属关系。所有这些,无疑将对阮籍一生的思想、生活态度及在曹氏与司马氏斗争中的政治态度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

    ① 《晋书·阮籍传》载,阮瞻见王戎,王戎问他:"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 其旨同异?"阮瞻回答说:"将无同。"② 《世说新悟·赏誉》注引《杜笃新书》说,阮湛官至侍中,此与裴松之注引 《阮氏谱》之说有异,当另有所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