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因评传 > 六、逸事考辨之一:

六、逸事考辨之一:

    陶宗仪(元末明初人)在《辍耕录》中,记载了刘因的一段逸事,说:初,许衡之应召也,道过真定,因谓日:"公一聘而起,无乃速乎?"衡曰:"不如此则道不行。"及先生不受集贤之命,或问之,乃日:"不如此则道不尊。"这条材料流传甚广,明代以后许多人在评价刘因时常引到 它。但是,关于刘因传记的最有权威的著作如《静修先生墓表》、《静修先生词堂记》及《元史》本传中,此事都不见记载。陶氏没有提到材料来源,也许是得之元末传闻吧。如果以时间考之,其真实性却颇有疑问。因为许衡生于1209 年,长刘因四十岁。其应召事在忽必烈即皇帝位初年(1260),其时,刘因还是个十一岁的孩子,是不可能与许衡进行此类寓意高深的谈话的。刘因"不受集贤之命",事在1291 年,许衡已于九年前(1282)故去,时间根本不相及。

    不过,这条材料对许刘二人的语言刻划还是传神的。它表明,许刘二人对于"道"有同样的自觉,一个着重于道的实行,一个着重于道的尊崇。这还是比较切合两人的生活和思想的。这大概是它不胜而走,广泛流传的原因吧。其事虽不可信,但它对于理解刘因的思想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之二:《宋元学案·静修学案》附录载有全祖望(谢山)《书文靖(退斋记)

    后》,认为刘因的《退斋记》中"世有挟老子之术以往者"等语,是讥讽许衡,并引杨俊民《静修先生饲堂记》中的一段话为证。《静修先生词堂记》说:"先正得时行道,大阐文风,众人宗之如伊洛,先生斥之曰:'老氏之术也!'"全氏以为,"先正"二字,"所指者即文正(许衡溢号)也。"这里先有一个文字上的问题:"先正",意即先贤,是普通名词,为什么就是指文正(许衡)呢?《缓辅丛书》本《静修集》将"先正"改成"文正",说是"据龙本改"。这一改,普通名词变成了专有名词,意思便大有不同。在元初,"得时行道,大阐文风"的大有人在,怎么能一定说是指许衡呢?

    其次,是刘因为什么要讥讽许衡。全祖望揣测道:岂当时文正辞左辖(按,指许衡囱请罢中书政事),居祭酒(教国子),盖有见于道之难行,而姑思以儒官自安,故公以是诋欤???由文靖之言观之,则知苟非行道之时,必不当出,亦不当择地而居之。盖立人之朝,即当行道,不仅以明道止。不能行道而思明道,不如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