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做事先做人 > 知难而退,做生意不能逞能(2)

知难而退,做生意不能逞能(2)

购文华东方新股后,所持股权必定会超过35%的全面收购触发点,怡策将按收购及合并条例向文华东方提出全面收购。由于收购价(4.15港元)低于该公司资产值(估计6港元),文华东方多数股东对收购计划反应冷淡,这正中怡和下怀。

    如果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将会使华资财团陷于极其被动的局面。置地从华资财团手中以每股8.95港元的价格赎回8.2%的股权,共耗18.34亿港元资金。这意味着,置地总估价约为223亿港元,以8.5港元左右的市值计,总市值也近200亿港元。华资财团若想全面收购达到50%以上的绝对控股权,就须耗资100亿港元以上。

    而怡和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在收购和反收购的价格战中,股价必会不断地提高,华资财团欲获全胜,所需的资金会远远超过这个数。而且,怡和控股数近26%,比华资财团的控股数加起来还高得多,已优势在手。怡和售出港灯和香港电话的股权后,已从最困难的谷底走出,业务渐入顺境。怡和系尽管大量出售了香港和海外的一些企业,但仍是香港最大的综合性集团,除银行外,其市值仅次于长实系。所以,即使华资财团能控得置地,也要经过一番血战,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这不是李嘉诚所希望的。

    于是,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知难而退,与置地协议退出收购,以仅比当日收盘价高出5分的8.95港元的售价将所持的置地股权售予怡和,并且议定长实等华资财团在7年之内,除象征性股份外,不得再购入怡和系任何一间上市公司的股份。原本看好这场收购大战的媒体大为失望。这是一场失败的收购,被英文报刊称为“华商滑铁卢”。至于华资财团为什么签订带妥协性的7年不得染指怡和系股权的协议,至今不得而知。

    李嘉诚这个当局者不是“迷”,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民族斗士,只是一个商人,虽然他的收购行为在客观上起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但是他必须权衡商业利益,而不会不顾一切地决一死战。更何况,对方虽是垂暮的老狮子,但余威犹存,反击起来也非同小可,没有必要跟它硬拼。李嘉诚凡事并不是志在必得。他凡事以商业利益为准绳,能赚就赚,不能赚就退出,毫不拖泥带水。

    做一个有眼光的人——成功需要独特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