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约:学习贵在创新

神采奕奕,显得青春不老,真得好像年轻了10岁一样。

    有一位惯于用右手作画的画家突发奇想,他尝试着用左手作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他惊喜地发现,由于左右手的易位,竟然打破了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左手作画,大胆奔放,笔笔到位,墨趣横生,整个画面显得既厚重鲜活,又率真自然。

    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古来如此。但大画家毕加索却不理睬这一套,他的名画《和平》,鸟在鱼缸里,鱼却在鸟笼中。毕加索对这幅画的解释是,在和平时,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他以新颖的创意诠释了和平的真谛。

    以上几例都是在习惯上变了一点点,而后创意花开。

    既知创意死于习惯,人们就能自觉地避开习惯,让创意随意去来吗?也不是。因为习惯是长期积累而成,它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摆脱习惯绝非一日之功。再说,过去你穿着鞋走路,觉得非常受用,一旦鞋掉了,赤脚走路,也得忍受沙石硌脚的阵痛——改变习惯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创意罕有不请自来。总之,创意死于习惯昭示的是这样一条真理:顺从习惯,创意便死水一潭;打破习惯创意便生生不息。

    创新是发展的基本品质,不论我们是做学问,还是从事何种事业,要做到有所建树,就要敢于在无疑处存疑。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并力求证明之。重要的是坚持,坚持到底,找到一个结果,也给自己一个结论。

    师古不泥,信而存疑,这是求真务实的基本方法。

    学问在于求其精微,在于发乎前人之未发。名实相副,而不是装潢门面。但是,时下学术**,虚假文凭泛滥,对社会心态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似乎都需要有很高的学历,都需要有一个文凭的认可。不必有学问,但是,必须有文凭;不必有德能,但是不可没有一个十分过硬的后台。不论是通过何种途径,没有人追究,只要搞到这样的一纸证书,就可用以作为资本炫耀,就可底气十足地招摇。似乎只要有了一张文凭,就可说明其素质、德才达到了相应的标准。然而,在他文凭的背面,真正的学问有多少?有谁知道,他付出的是什么?是寒窗苦读,是人民币,还是美钞?然而,没有真正的能力,何来在某个领域里的创新?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那么社会的发展才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