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 挺经 第十九章

挺经 第十九章

 小人

    君子

    曾国藩知道,平平安安本是人生常态,富贵荣华有如过眼云烟,真正达观的态度应以安贫乐道、居安思危、盛时思衰为宜。

    曾国藩的自省自律

    在给弟弟的信中,曾国藩更是说:“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他无论做人、做官、做事,都能自修、自省,常怀自律之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而不致步入歧途。

    曾国藩曾经在日记中写道:“一切事都必须检查,一天不检查,日后补救就困难了,何况是修德做大事业这样的事!” 他所写的日记,直到临死前一日才停止。曾国藩正是在逐日检点、事事检点的自律自省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曾国藩修己与治人

    声望高,官运通

    对于自己在官场上的飞黄腾达,曾国藩是十分得意的。这与他后来注重“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念密切相关。

    曾国藩在写信通告亲们时,曾说自己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清朝的官制一共是“九品十八阶”, 每一品级有从品和正品之分。 也就是说,一个官位上有从、正两级。这样算起来,曾国藩在十年京官期间,由七品到正二品,的确是连跃了十级。他自己认为,环视左右,纵观官场,极少有人升这么快的。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平安干戈息,我欲贫时也无妨。

    曾国藩论安贫乐道

    下面这首曾国藩练笔(悬挂于厅堂之中)的诗歌,表现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和谐理想社会的追求。

    只要四方平安,没有战争和械斗,诗人安贫乐道也无妨,这充分体现出曾国藩追求的天地和、国家和、社会和、邻里和、家庭和的恳切心态。

    曾国藩对大自然很喜爱,25岁时在京城作诗《岁幕杂感》的第二首曰: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美妙胜景,充分显示出曾国藩对大自然和谐的内心追求。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湘军势力达到极盛,总共15万人,战斗力极强。但是,清廷对曾国藩开始猜忌,处处牵制,为了保官保命,曾国藩明智地自动裁撤湘军,仅留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