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金典(1)

    失败探究:凯玛特的失败

    2002年1月22日,美国大零售商凯玛特公司由于经营情况不佳而向芝加哥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寻求破产保护的最大零售商。

    凯玛特对于国内的许多消费者来讲,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是它在美国乃至世界商业界却是赫赫有名。1897年,创始人塞巴斯蒂安·克雷斯吉和约翰·麦克罗瑞在底特律和孟菲斯创办了“五分一毛”杂货店。1899年,两人分家,克雷斯吉自己创办了克雷斯吉公司。1962年,克雷斯吉公司开办了第一家凯玛特折扣商店,1977年正式更名为凯玛特公司。20世纪80年代,凯玛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迅速扩张,并取得节节胜利,到1985年凯玛特公司已拥有2178家凯玛特商店,1987年凯玛特成为美国第二大零售商,时年销售额高达240亿美元,超出了当时与之相差无几的沃尔玛销售额的一倍。公司在扩张的同时,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向折价专业经销方向发展,开设了折价服装经营网与家庭用品折价经营网,并开设了898家联营书店。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凯玛特经营状况却开始不断恶化,1994年前半年,凯玛特的纯利润损失8200万美元,销售额为160亿美元,前9个月中,凯玛特的零售商品总额为254亿美元,纯利润只有151亿美元,到1995年1月凯玛特已连续8个季度出现利润下降,可以说凯玛特是节节败退。1994~1995年间一度与破产擦肩而过。直到2000年,凯玛特在全美拥有连锁店2100多家、雇员25万多人,年度营销总收入达到了359亿美元,名列《财富》全球500强的第84位。

    而此时的沃尔玛却突飞猛进,一跃成为第一大零售商。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沃尔玛,1970年销售额只有04亿美元,到1980年销售额就增加到了17亿美元。整个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的销售额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到1990年达到33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2000年沃尔玛跃居《财富》500强世界第二大企业。

    “天有不测风云”,凯玛特最终还走上了申请破产保护的道路。而与凯玛特成立相差仅几个月的沃尔玛今天的经营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也就是这开业几个月的差距造就了凯玛特和沃尔玛随后几十年的错位经营。

    回顾一下凯玛特和沃尔玛多年的经营,可以看出,凯玛特失败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其忽略了企业最基本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能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的技能或技术,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或者能增加顾客的效用,并且具有独特性和延展性,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本企业又可以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它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方式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很多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迷你化”,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便于携带;联邦快递的核心能力是高水准的后勤管理,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运送及时。

    而沃尔玛的成功就是坚持做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始终坚持山姆·沃尔顿的立业原则之一:比竞争对手更节约开支。这使公司能够把商品价格一直保持在最低价格线上,从而为顾客省钱。沃尔玛始终在打造“零售就是零售”的联销体系,在高科技投入后的运营成本上可以保证比凯玛特低2~25个百分点,而且经营的都是老百姓离不开的“家计商品”。有人把沃尔玛的成本与凯玛特作过比较。沃尔玛的推销经费、日常开支和行政费用占销售额的1559%,而凯玛特的这个比例则是2197%。沃尔玛的理念归纳起来就是“专注于商品经营”。

    而回头看看凯玛特。当时凯玛特和沃尔玛几乎是同时走向扩张的道路的,但是他们的扩张战略却正好相反,凯玛特是在全国完全铺开,首先占领大城市,将小社区和乡镇市场完全让给了沃尔玛。凯玛特在稍有规模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跨国经营和多元化的业态并购。它在目标市场定位上长期坚持将市场定在大城镇中,但城市的居民空心化使得这里的消费偏离了日常阶层,事实也证明凯玛特这样的市场定位是错误的;同时凯玛特的营销策略是采取大量使用报纸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