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励志成功 > 公司权力: 走出贪权的人性之恶 > 第五步:配权享权

第五步:配权享权

很多。“其寓意指有些利益要适当地分出去,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   这个故事说明配权最终是要享权利益,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得到,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虽然慧聪郭凡生一直在为员工勾画着百万富翁的梦想,但是直到这个乌托邦已经变成现实,有126个员工通过股份分红的方式,变成了百万富翁才真正的激励了成千上万的慧聪人,他们在慧聪的平均工作年限是6年。一个上市公司一下子创造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是少见的。张维迎教授曾评价:“如果慧聪的成功在郭凡生之后就没有了,这就成了一个有能力的人创造出来的故事,但是如果变成一种成熟的制度,就是又一次了不起的管理革命。”资本型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只有一两个老板,而知识型的企业可以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老板。我们都讲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一山容不下二虎,但是知识型的企业一山可以容下二虎甚至百只老虎。当一个4000人的公司有几百个“老板”的时候,可以想象公司的管理成效和员工动力。  但一开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到这个制度安排的用意,让郭凡生记忆犹新的例子是,“我们第一年分红,挣了三四十万给大家分,有一个员工分了3000元,他拿了钱还以为是老板把工资发错了,又怕被要回去,就马上辞职了。1999年,慧聪公司与美国IDG合作,建立了如今的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随着外部大股东的进入,慧聪传统的分红制度势必发生变化。这时的郭凡生想到,慧聪可以实行“3年投资回收期,3年以后利润回报每年递增15%,在这个基础上,每年超额部分的50%作为利润中心的知识分红”的框架,这样就兼顾了投资方的回报率与利润中心员工的积极性。郭凡生就是要让员工们知道,在慧聪公司,只要你付出了智慧和汗水,就有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配权的透明性也使得企业的管理从复杂变得简单。从1998年王传福成立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开始,王传福就开始进行管理层股权改革实验。在王传福的倡导下,比亚迪实业公司及20名个人股东其中大多数为比亚迪实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各投资3万元参股组建了锂离子电池公司。当时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其中比亚迪实业持有40%的股权,20名高级管理层分别持有0.5%~5%不等的股权,累计持有30.5%。到2002年比亚迪上市前夕,王传福将个人股份降至28.8%,将20名持股高管人员上升为34名,持股股比例上升到22.6%。王传福说,比亚迪有40名千万富翁。王传福作为技术专家把许多东西看得很透。他200平方米的办公室有两道玻璃隔断,里里外外,一览无余。整个比亚迪,所有的屋子也都在这种透明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