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经济管理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六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2)

第六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2)

    第六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2)

    何炼成对张维迎重视有加,所以才推荐他参加1982年的那次数量经济学年会。会后,张维迎的思路更加开阔,对知识的渴求也越发强烈,开始自行组织读书班。

    栗树和曾经是班中成员,与张维迎等人一起学习微观经济学并共同探讨。基于对微观经济学透彻的理解和分析,张维迎发现价格理论是这门学科的核心,他以这个核心理论为出发点,来探究经济学更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

    张维迎的思路在学习现代经济理论的时候特别活跃,他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考方向也从书本向社会现实转化。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的思想都处在似开未开的状态。纵观知识分子地位的起伏历程,这个时期正是知识分子的研究相对比较活跃的阶段。究其原因,应该是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展开,知识分子在对社会现实有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也对自身和现实与传统的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实事求是地讲,这种认识应该是历史进步的表现。张维迎以经济学的供需原理为出发点,发表了文章《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经济学思考》,文中认为知识分子的地位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若有效需求足够,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地位自然会提升,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现行体制的改革。这种有理有据的分析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张维迎的这篇文章至今仍被不少人认为是当时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

    1983年8月,还在西北大学读研究生的张维迎出事了!

    当时,《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首都青年个体户座谈批判向钱看》的报道,在改革理念还未深入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这正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思想水平。这段豆腐块一样的文字引起了张维迎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把钱当做万恶之源?为什么中国人“学而优则仕”,而西方人“学而优则商”?他基于经济学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经济学上,钱是价值的客观度量,为了创造财富而赚钱是应该的,不该把钱看成是坏东西。他认为一切向钱看是价值观念的历史性转变,一个人越能赚钱,说明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这样的论调触动了当时人们的敏感神经,在那个政治大于经济的复杂年代,为钱说话,在一部分人看来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不符。此文被当时某位省领导点名批评,继而引发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强烈声讨。

    承受压力的不仅仅是年轻的张维迎,他的母校西北大学同样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研究生处处长把张维迎叫到自己病床前,无比痛心地说道:“维迎啊,党和人民培养你这么多年,你怎么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呢?而且,写那样的文章也没找领导报批,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