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经济管理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五章 樊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2)

第五章 樊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2)

    第五章 樊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2)

    那个时期没有也不允许有个人理想,尤其是“右派”子女。中学时代,樊纲就被扣上了“可教育好子女”的帽子,比起千万个不幸案例来讲,他也许还算比较幸运,但是政治上的“污点”在那样的环境中时刻向他发出警告,也给他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诸如不能参军,不能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上大学等等。到了兵团以后,樊纲表现出了在文字方面的才华,领导几次推荐他做文书、秘书、“报道员”之类的工作,都因为“政审”失败而搁浅,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外调机会。

    虽然樊纲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在那样的环境中,“右派子弟”更多面对的是迷茫的未来,樊纲也在迷茫中期待,找寻着自己的出路。然而,独立的禀赋却给他招来麻烦。

    1975年,一个难得的表现坚定无产阶级立场的机会,却因为对现实的反思,让樊纲再度受到“家庭包袱”的拖累。

    当时,为响应**号召,对“资产阶级法权”进行批判,樊纲被派到师部学习马列著作,因为坚持对一些观点的看法,否定辅导员的解释,他被认为是干扰马列学习,随即被取消了原定的发言,提前回团。坚持己见这个秉性,即便在樊纲成名后也未改变,同时给他带来诸多烦恼。

    四处碰壁后,樊纲作了一个现在看来对他日后发展意义深远的决定,1975年,以投靠亲友为名,他到了堂哥所在的河北省农村进行插队。对樊纲而言,这次“转插”意味着他要放弃农场国家职工的身份和待遇,由吃商品粮变为一个农民,更重要的是在东北努力和奋斗所沉淀的成本都将一并放弃,从零开始。

    几经徘徊,樊纲最终放弃了东北生活,奔赴河北农村,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他又看到了奋斗的希望。

    2.迎来生命的曙光

    这次走下坡路的转换让樊纲陷入了短暂的低谷。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同于建设兵团的机械化作业,一切都要靠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