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经济管理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四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11)

第四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11)

的必然产物。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致使农村工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粮食和棉花的生产形势变得严峻起来,三农问题这才突出出来,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也成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张培刚给出两个方向。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非农产业问题是症结所在。

    建国初期,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农业则处于从属地位,农业劳动生产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广大农村,人民合作社盛行一时,按人口领粮食,结果之一就是导致农村家庭为了领得更多口粮狂生孩子,农业人口激增,以致目前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2/3的比例,与工业化国家标准人口比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1/4,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一事实意味着,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必须首先解决转移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这个巨大的难题。

    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时候,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已经得到显著的提高,农业已经不需太多的劳动力就能养活整个国家和人民,于是一部分劳动力开始分离出来。一部分农民开始投资乡镇企业,开始做生意,开始进城务工,大约4 000万农民被城市吸收,成为非农业劳动力。但对于2/3的总人数来说,这个数字小得几乎可以忽略。

    由此可见,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不能单纯依靠城市的吸收,应该还有更高层次的产业来吸收多余劳动力。

    张培刚大胆畅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向应该与中国经济的高层次发展有关。如果农村乡镇企业能进一步发展,并且引起农村的初步城镇化,那么将会有一大批农业劳动力被吸收,并且能为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