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经济管理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第四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7)

第四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7)

    第四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7)

    劳动固然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对于这个闻名国际的经济学家来说,从事体力劳动岂止是大材小用?简直“浪费了一个顶级人才”(张五常语)。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从“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回来”的张培刚,命运更是跌入低谷。

    令人感慨的是,此时张培刚一心报国济世的《农业与工业化》不但没有被认同,反而使他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遭到完全否定。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张培刚被批斗、抄家,珍藏多年的大量外文书籍和重要文献资料被毁。

    社会地位的低下,政治上的被歧视,令张培刚心里很难过。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回国、是否还想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张培刚无奈地说:“搞马列主义我们这些人可能没有太大的用处,弄得我自己也怀疑自己过去学的东西有没有用。”那么,是否仍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问和学术思想来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呢?“没有想,觉得不可能了,已经实现不了了,已经死了这条心了。”

    耐人寻味的是,此时地球另一端,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在美国再版发行。其他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也正如日中天:萨缪尔森 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获得197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刘易斯 和舒尔茨 又因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推敲他们所提的观点,竟然与张培刚在30多年前的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

    假如历史可以改写,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必说张培刚再提出更有远见的经济学说,哪怕他只是冷锅炒剩饭,也足以令世界经济学界为之震撼;也不必说张培刚拥有多么好的研究条件,只要他的研究不被粗鲁地打断,他超越时代的学术思想也足以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收入囊中;更不必说国家给予他多么高的重视,也许只要给予他的研究多些空间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