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12)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12)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12)

    (三)、 迷恋于梦幻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四)、 把表现物放在比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至少是平等的地位,而且对这种物的表现应当是排斥含义、排斥逻辑的。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中国当代文学里,涌现了一批先锋主义作家,先锋文学思潮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5—1989),在文学创作领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之后出现的又一大文学创作(主要指小说创作)浪潮。代表作家有马原、余华、残雪、孙甘露等。先锋小说以其更具小说本体意义的先锋性受人瞩目,把小说的文本审美和形式创新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既是新时期文学前十年小说创作在观念变革和技法发展上对传统现实主义范式的一次彻底决裂,也是随后而至的以“多元化”、“个人化”、“商业化”、“边缘化”为特征的小说创作局面的一个有效过渡。其实验性质与颠覆精神对整个上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影响极深。马原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第一次把叙事置于故事之上,将几起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拼贴在一起,突破了传统小说重点在于“写什么”的范式和困囿,转而表现出对小说叙事技法——“怎么写”的热衷,先锋文学由此徐徐拉开帷幕。之后,一批作家紧随其后,充分发挥文本实验的技能和才华,在叙事的迷宫中自由穿行,他们的创作实绩使先锋派的作品成为文学界一道耀眼的风景。先锋派作家共同的叙事特点表现为元小说技法(即用叙述话语本身言说叙事本身),注意调整叙事话语和故事之间的距离,追求故事中历史生活形态的不稳定性等,但叙事话语的个人化特点,如叙述人角色的设置,故事人物的符号化,叙事圈套,叙事猜测等,又使他们的作品面目各异而显得摇曳多姿。正是这种对文本形式及其结构叙事空间的探索,不仅为这些作家赢得先锋派的称号和评论界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先锋小说的出现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和前途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

    附:部分先锋派代表作家作品表

    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

    马原 《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大元和他的预言》等 。

    洪峰 《奔丧》、《翰海》、《极地之侧》等 。

    残雪 《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黄泥街》等 。

    苏童 《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罂粟之家》等 。

    格非 《迷舟》、《褐色鸟群》、《边缘》等 。

    叶兆言 《状元镜》、《枣树的故事》、《花煞》等 。

    余华 《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在劫难逃》等 。

    孙甘露 《我是少年酒坛子》、《访问梦境》、《信使之函》等 。

    扎西达娃 《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野猫走过茫茫的岁月》、等 。

    北村 《谐振》、《陈守存冗长的一天》、《逃亡者说》等

    中国的当代先锋主义主义文学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态与叙事方法,让文学剥离了过分依赖政治关系的“任务”写作,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社会、他人甚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当代的先锋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