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养生保健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 卷八 照顾脚下(1)

卷八 照顾脚下(1)

    卷八 照顾脚下(1)

    一、此衣不与时人同

    在柏林禅寺,眼前经常走过步履翩翩、僧衣飘飘的禅僧。我的目光总被那袭随风飘扬的僧衣所吸引。

    对僧衣产生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在柏林禅寺,而是在北京的地铁上。

    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位僧人出现了,他身着青灰色长衫,宽大有裕,绝迥风尘。

    在华丽缤纷的服饰群中,他简朴大方的僧衣,一枝独秀,卓尔不群,引人关注。

    在摇晃的地铁车厢里,他身板挺直,坐在坐椅上,默不作声,僧衣下摆自然下垂,散发着内省与收敛的气息。他目光下垂,一脸和气,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秀长的手指在轻轻捻动念珠。

    他应该是一个云水行脚的僧人,他走了遥远的路,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我看到,他身上的长衫,有些地方已经洗得灰中泛白。他肩上的香袋,虽不残破,但也已经饱经风霜。然而,在他的脸上,我能感受到的,只有一味平和。

    他的朴素,是由内向外的,含蓄,内敛。

    这一袭长衫,让平素拥挤喧哗的车厢安静了许多。

    那是禅者内心的宁静与祥和,散发出来感染了更多的人。

    佛陀提倡淡泊、惜福、朴质、节省的生活。

    一个内心充满慈悲的禅者,即使身着一件粗布外衣,也不会因此被别人轻视;内在的美,如山谷幽兰,散发芳香,令人怡悦。

    佛陀规定,僧衣颜色应简单、柔和。

    僧服分为两种:常服和法衣。

    常服是僧人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有短褂、罗汉褂、长衫等。

    法衣指袈裟、方袍(又称海青),课诵、佛事、法会时必须要穿。

    僧服多为黄、黑、灰、赤四种颜色。黑色的僧服,又称为缁衣。在诗词中,经常以“缁衣”指代僧人。袈裟由多块方布拼接而成,又称为衲衣,现在已经延伸为所有僧服的通称。由于身穿衲衣,僧人也常自称为“老衲”“衲僧”“衲子”。

    佛陀认为,一个求解脱的人应该“专精道业”,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对物质的追逐上。

    因为色彩斑斓、极尽奢侈的服饰,只能装饰一个人的外表,无法庄严一个人的内心,更无法消除人内心里的贪嗔痴。

    佛陀要求禅者之衣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也不必故意穿着垢腻破烂之衣。衣服穿在身上,要长短适宜;既不能紧紧地箍在身上,也不能空荡荡地显得宽大无边。衣服不整齐,或华丽;穿着垢腻,或破烂,均为佛陀所戒。

    举心动念,皆是道场。所以,对于穿衣吃饭这些琐小的事,佛陀也充分予以关注。

    在柏林禅寺,诵读《华严经》“净行品”时,我仿佛听到了佛陀的教导。

    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若着下裙,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若整衣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