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100部文学名著 > 100部文学名著(三) 第五章(1)

100部文学名著(三) 第五章(1)

    100部文学名著(三) 第五章(1)

    《动机与人格》

    ——诠释马斯洛需要理论的经典之作

    ◎作者介绍

    亚伯拉罕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学家和比较心理学家,被誉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马斯洛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 18岁进入康乃尔大学,后来转到威斯康辛大学,在著名学者哈洛的指导下,学习心理学。之后,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43年,发表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几年后转入布兰代斯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开始了对人的性格、需求、心理进行系统的研究。1962年,他与合作者建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并成为人本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之后,他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和两个心理学杂志的主编。

    在从事心理学的研究中,他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其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成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理论在其代表作《动 机与人格》中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他还著有《动机论》、《自我实现的人》、《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一种存在的方式》等。

    ◎内容简介

    1943年,马斯洛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在此基础上,马斯洛对论文中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于1954年出版了《动机与人格》一书。

    全书共十六章,主要探讨了心理、动机、需求、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理论。其中,需要层次的划分和自我实现的理论是这本书的精华。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类只有当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渴望得到更高一级的需求。具体来说,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与人类休戚相关,能保障人类生存的条件。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需要获得生活安定、职业安全等安全的保障。当前二项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需要就成为强烈的动机。人们希望在一个团体里找到归属,得到他人的关爱。有了归属感之后,人类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尊重,直至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需要层次中的最高一层。

    这些理论奠定了马斯洛学说的基础,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书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超出了心理学领域,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教育、医疗、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在心理学上,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视角,研究了人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模式。他的观点成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典型代表,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在西方和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反响。    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促进了管理学理论的应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