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汉书 >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2),忘意良民,至亡(无)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13),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14)。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15)。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促)其租,以故重困。关东流民饥寒疾疫,已诏吏转漕(16),虚仓廪开府臧(藏)相振(赈)救,赐寒者衣,至春犹恐不赡(17)。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18)?悉意条状(19),陈朕过失。”定国上书谢罪。  (1)甘露:汉宣帝年号之一,共四年(前53—前50)。(2)黄霸:本书卷八十九有其传。(3)三年:指于定国为相三年,时为黄龙元年(前49)。(4)陈万年: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5)无所拂:言不相违戾。(6)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7)驳议:反驳其议。言议论不同。(8)率常丞相议可:天子皆可于定国所言。(9)言事者:谓上书陈事之人。(10)朝日:天子临朝听政之日。有说古时天子五日一临朝。御史:指御史大夫。(11)条责:逐条责问。(12)负:背也。负贼:意谓不迫捕盗贼。 (13)亟:急也。系:拘囚。亡家:失物之事。(14)连:宋祁曰:“连”字,南本、浙本并作“远”。王念孙以为“远”字是。(15)在位:指郡县的令长丞尉。(16)转漕:运输(粮食)。(17)赡:足也。(18)塞:补救。(19)悉意:尽心。条状:分条陈述。  永光元年(1),春霜夏寒,日青亡(无)光,上复以诏条责曰:“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2)。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邪”将从东方来者加增之也?何以错缪至是(3)?欲知其实。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4)。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否)(5)?各以诚对,毋有所讳。”定国惶恐,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大事,大录于君(6)。能毋过者,其唯圣人。方今承周秦之敝,俗化陵夷,民寡礼谊(义),阴阳不调,灾咎之发,不为一端而作,自圣人推类以记,不敢专也,况于非圣者乎(7)!日夜惟思所以(8),未能尽明。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9)。’君虽任职,何必颛(专)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永执纲纪,务悉聪明(10),强食慎疾。”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  (1)永光元年:前43年。(2)相弃:谓不能互相照顾。(3)错缪至是:意谓官吏与东方人言不相同。(4)细:小也。(5)不:同“否”。(6)大录:总录。(7)非圣者:谓常人。(8)所以:所由。言何由致此灾。(9)“万方有罪”二句:疑为《古文尚书·汤誓》,今已佚(沈钦韩说)。(10)悉:尽也。  子永嗣。少时,耆(嗜)酒多过失,年且三十,乃折节修行,以父任为侍中中郎将、长水校尉(1)。定国死,居丧如礼,孝行闻(2)。由是以列侯为散骑光禄勋(3),至御史大夫。尚馆陶公主施(4)。施者,宣帝长女,成帝姑也,贤有行,永以选尚焉。上方欲相之,会永薨。子恬嗣。恬不肖,薄于行。  (1)任:保举。汉时,父兄因功得保任子弟为官。侍中:汉代加官。中郎将:官名。隶属光禄勋。长水校尉:汉代八校尉之一,是掌握特种军队的将领。(2)宋祁曰:“南本“孝”字上有“以”字。是。(3)散骑:汉代加官。光禄勋:官名。掌守卫宫殿门户。(4)尚:汉时臣民与公主结婚称“尚”。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1)闾门:里门。(2)治:修建。  薛广德字长卿,沛郡相人也(1)。以《鲁诗》教授楚国,龚胜、舍师事焉(2)。萧望之为御史大夫(3),除广德为属,数与论议,器之(4),荐广德经行宜充本朝(5)。为博士,论石渠(6),迁谏大夫,代贡禹为长信少府、御史大夫(7)。  (1)沛郡:郡治相(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县名。沛郡治所在此。(2)龚胜、舍:龚胜、龚舍,所谓楚“二龚”。(3)萧望之:本书有其传。(4)器:器重。(5)经行:谓经明行修。(6)石渠:阁名。汉官中藏书之处。宣帝甘露三年与诸儒讲论于此,薛广德也参与了议论。(7)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长信少府:官名。掌管长信官事务。  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1)。及为三公,直言谏争。始拜旬日间(2),上幸甘泉(3),郊泰畤,礼毕,因留射猎(4)。广德上书曰:“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陛下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5),臣诚悼之(6)。今士卒暴露,从官劳倦,原陛下亟反(返)宫(7),思与百姓同忧乐,天下幸甚。”上即日还。其秋,上耐祭宗庙(8),出便门(9),欲御楼船,广德当乘舆车(10),免冠顿首曰:“宜从桥。”诏曰:“大夫冠。”广德曰:“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汗(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11)!”上不说(悦)。先驱光禄大夫张猛进曰(12):“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13)!”乃从桥。  (1)酝藉:同“蕴藉”。宽容含蓄。(2)旬日:十天。(3)上:指汉元帝。甘泉:宫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4)(上)因留射猎:事在永光元年(前43)。(5)郑卫之乐:旧指淫声。(6)悼:优虑之意。(7)返宫:指返回长安皇宫。(8)酎祭:汉代以醇酒祭祀宗庙,称酎祭。(9)便门:长安城南面西头第一门。(10)当:遮阑;阻挡。乘舆车:皇帝所乘之车。(11)以血污车轮二句:意谓因有死伤,犯于齐洁,天子不得入宗庙祭祀。(12)先驱:指乘舆车之前导。(13)晓人不当如是邪:意谓劝谏当如此得体。  后月余,以岁恶民流(1),与丞相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悬其安车传子孙。  (1)岁恶:谓年成不好。流:流亡。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赀)百万(1),自下邑徙平陵(2)。当少为大行治礼丞(3),功次补大鸿胪文学(4),察廉为顺阳长(5),栒邑令(6),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7)。每有灾异,当辄傅(附)经术(8),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9),然指(旨)意略同。  (1)祖父:指西汉汉中太守平戬(陈直说)。赀:(钱财)。(2)下邑:县名。今安徽砀山县。平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3)大行治礼丞:官名。属大行令(大鸿胪)。(4)功次:汉代以功劳累迁者曰“功次”。大鸿胪文学:官名。属大鸿胪。(5)顺阳:县名。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南。(6)栒邑:县名。在今陕西旬邑东北。(7)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8)附:附会。(9)匡衡: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  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1),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臣闻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2)。’三十年之间,道德和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余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然风俗未和,阴阳未调,灾害数见,意者大本有不立与(欤)?何德化休微不应之久也!祸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宜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3)。昔者帝尧南面而治,先‘克明俊德,以亲九族(4)’,而化及万国。《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5),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既成文武之业而制作礼乐(6),修严父配天之事,知文王不欲以子临父,故推而序之,上极于后稷而以配天(7)。此圣人之德,亡(无)以加于孝也。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犹周文武之追王太王、王季也。此汉之始祖,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书》云(8):‘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无)穷。’”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  (1)韦玄成;韦贤之子。见本书《韦贤传》。(2)“如有王者”二句:见《论语·子路篇》。言王者治天下,三十年后乃成仁政。(3)深迹:探求之意。(4)“克明俊德”二句:见《尚书·尧典》。(5)严:谓尊严。(6)文武:周文王、周武王。(7)后稷、周的始祖。(8)《书》:《尚书》。(9)“正稽古建功立事”三句:此乃西汉所行伪《泰誓》之辞(齐召南说)。  顷之,使行流民幽州(1),举奏刺史二千石劳来有意者(2),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3)。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4)。坐法,左迁朔方刺史(5),复征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6),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7)。  (1)幽州:地当今辽宁、河北中北部、内蒙古一部分等地区。(2)劳来:劝勉、慰劳。(3)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二句:意渭任民煮盐,官不专卖。(4)丞相司直:官名。属丞相。(5)朔方刺史:监察朔方郡之刺史,不在十三刺史之列。(6)太中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讼(光禄勋)。(7)大鸿胪:官名。掌民族事务。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  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1),下有司议。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2)。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3),左迁巨鹿太守(4)。后上遂封长。当以经明《禹贡》(5),使行河(6),为骑都尉,领河堤。  (1)淳于长:本书卷九十三有其传。昌陵:汉成旁初建之陵。(2)就:成也。(3)坐前议不正:指昌陵可遂成之议。(4)巨鹿:郡名。治巨鹿(在今河北平乡西南)。(5)《禹贡》:《尚书》的篇名。(6)行河:视察黄河。  哀帝即位,征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1),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候(2)。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  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下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3),上尊酒十石(4)。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余,卒。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5)。  (1)光禄大夫:官名。属光禄勋。(2)赐爵关内侯:汉代有封丞相为侯之俗。因冬月非封侯之时,故先赐爵关内侯。(3)尚书令:官名。掌章奏文书。(4)上尊酒:以稻米所酿的好酒。(5)韦:指韦贤。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也(1)。治《易》,事张禹(2),举为博士,迁东平太傅(3)。禹以帝师见尊信,荐宣经明有威重,可任政事,繇(由)是入为右扶风(4),迁廷尉,以玉国人出为太原太守(5)。数年,复入为大司农、光禄勋、右将军(6)。哀帝即位,徙为左将军。岁余,上欲令丁、傅处爪牙官(7),乃策宣曰:“有司数奏言诸侯国人不得宿卫,将军不宜典兵马,处大位。朕唯将军任汉将之重,而子又前取淮阳王女,婚姻不绝,非国之制。使光禄大夫曼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其上左将军印绶,以关内侯归家。”  (1)淮阳:郡国名。治陈县(今河南淮阳)。阳夏:县名。今河南太康。(2)张禹: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3)东平:东平王。(4)右扶风:官名。职掌相当于郡守。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5)王国人:初汉制,诸侯王国人不得任于京师。太原:郡名。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6)大司农,官名。掌租税钱谷盐秩和国家的财政收支。(7)丁、傅:指西汉的外戚。  宣罢数岁,谏大夫鲍宣数荐宣(1)。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蚀(2),鲍宣复言,上乃召宣为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3),封长平侯。  (1)鲍宣: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2)元寿元年:前2年。(3)大司空:官名。西汉后期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  会哀帝崩,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1),秉政专权。宣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2),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3)。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耄)(4),数伏疾病,昏乱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俟寘(填)沟壑。”莽白太后(5),策宣曰:“惟君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眊(耄)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也。使光禄勋丰册诏君(6),其上大司空印缓,便就国。”莽恨宣求退,故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谥曰顷侯。传子至孙,王莽败,乃绝。  (1)大司马:官名。汉武帝时罢太尉置大司马。(2)三公:西汉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称三公。(3)美实:谓鼎中之美食。《易·鼎卦》九四爻辞曰:“鼎折足,覆公。”,食物。彭宣据此为言。(4)耄(mào):**十岁的老人称耄。(5)太后:元后王氏。(6)丰:甄丰。  赞曰:隽不疑学以从政,临事不惑,遂立名迹,终始可述。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亦其次也。于定国父子哀鳏哲狱(1),为任职臣。薛广德保县(悬)车之荣,平当逡遁有恥(2),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3)。  (1)哀鳏:当作“哀矜”(刘奉世说)。哲狱:知狱情。(2)逡遁:同“逡巡”。(3)“苟患失之”:引自《论语·阳货篇》。原文曰:“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此谓患得患失之人将无所不用其极,班氏以为恭广德、平当、彭宣等有异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