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养生保健 > 和古人一起玩游戏 > 第三章 手舞足蹈唤醒细胞--技艺比拼篇(1)

第三章 手舞足蹈唤醒细胞--技艺比拼篇(1)

里的踢毽图,就是现存的一幅。

    踢毽子既有趣,运动量又可大可小,所以适宜男女老少踢。清代妇女踢毽子尤其引人注目。一首北京竹枝词中就唱道:“青泉万迭雉朝飞,闲蹴鸾靴趁短衣。忘却玉弓相笑倦,攒花日夕未曾归。”(《清代北京竹枝词》)当时的女孩们爱玩名曰“攒花”的游戏,即“数人更翻踢之”的踢毽游戏。为了玩得痛快,她们常会脱掉裙裳,只穿短衣,常常是玩得乐不思蜀。清代还出现了专靠表演踢毽子为生的艺人,这些艺人都具有较高的踢毽子水平。

    《帝京岁时纪胜》里有一首童谣:“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活,抽陀螺。杨柳发,打尜尜。杨柳死,踢毽子。”每当杨柳凋零,天儿凉之后,踢毽子的人就多了起来。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城乡都有踢毽子的风俗,以至于后来成了年节“岁时”活动。塞外承德在当时就有“踢毽之乡”的美誉,几乎家家有毽,人人会踢。一到新年,人们便结伴搭伙到街上踢毽子。清代广州正月十五有踢毽子会,热闹的踢毽子活动,为元宵佳节锦上添花。据说在光绪年间,承德有一位老进士会踢一百零八种套路,技艺之高超可见一斑。

    到清未踢毽子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几乎是全民总动员了。因此,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而青少年参加者更为多见。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涌现出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等,数不胜数。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彩,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使观者眼花缭乱,惊叹不已。我国传统的踢毽运动,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