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文学艺术 > 徐霞客游记 > 游太和山记湖广襄阳府均州

游太和山记湖广襄阳府均州

    【原文】

    十一日 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①境,乃河南、湖广界。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盖二县界址相错,依山溪曲折,路经其间故也。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②,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竟止坞中曹家店③。【注释】

    ①郧县:明统治者在残酷镇压了规模巨大的荆襄流民起义后,于成化十二年(1476)设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郧西、保康等七县,治郧县,即今湖北郧县。

    ②畦(齐qí):田园中划分的小区。

    ③曹家店:今名同,在丹江口市北隅。【译文】

    十一日 攀登仙猿岭。走了十多里,到枯溪小桥,属于郧县境,是河南、湖广布政司的分界处。往东走五里,有一片澄澈的池水,名青泉,不见水源从哪里流来,却见下游淙淙流淌。这地方又属于淅川县了。因为郧县、淅川两县边界互相交错,依照山势、溪流曲折划分,所以道路在两县之间穿行。走五里,翻过一道小蛉,仍然属于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股溪水滔滔不绝地从西南往东北奔流,大概是郧县中部流过来的。渡过溪水,往南登九里冈,越过冈脊往下走,为蟠桃岭。溯溪水沿山坞行十里,为葛九沟。又走十里,攀登土地岭,岭南边是均州境。从这里接连不断地翻山越岭,沿途桃花、李花缤纷,山花盛开在道路两旁,景色异常幽雅、艳丽。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溪流两岸的一块块稻田,高低分布得如同鱼鳞一样整齐,和山西、陕西一带的稻田不一样。只是途中所走的小路很狭窄,行人稀少,而且听说有老虎害人,太阳正要落山,于是就在坞中的曹家店住宿。【原文】

    十二日 行五里,上火龙岭。下岭随流出峡,四十里,下行头冈。十五里,抵红粉渡,汉水汪然西来,涯下苍壁悬空,清流绕面。循汉东行,抵均州①。静乐宫当州之中,踞城之半,规制宏整。停行李于南城外,定计明晨登山。【注释】

    ①均州:隶襄阳府,因武当山而著名,附郭县原名武当县,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境、汉水南岸的关门岩,修建丹江口水库时迁走。【译文】

    十二日 行五里,登上火龙岭。下岭后顺着水流走出峡谷,四十里,下到行头冈。又走十五里,抵达红粉渡,汉水水势浩瀚地从西边流来,岸边苍壁悬空,清流环绕。沿汉水往东走,到达均州。静乐宫位于州城正中,占据了一半城,规模宏大、建筑庄严。把行李放在南城外,决定明天早晨登山。【原文】

    十三日 骑而南趋,石道平敞。三十里,越一石梁,有溪自西东注,即太和下流入汉者。越桥为迎恩宫,西向。前有碑大书“第一山”三字,乃米襄阳①笔,书法飞动,当亦第一。又十里,过草店②,襄阳来道,亦至此合。路渐西向,过遇真宫③,越两隘下,入坞中。从此西行数里,为趋玉虚④道;南跻上岭,则走紫霄间道也。登岭。自草店至此,共十里,为回龙观⑤。望岳顶青紫插天,然相去尚五十里。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幕中。【注释】

    ①米襄阳:即米芾(fú)(1051~1107),宋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后迁樊城,后又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草店:今名同,在丹江口市西境,铁路北侧。

    ③遇真宫:在武当山北麓,武当山大门石制玄岳坊南一公里,殿内供张三丰坐像。

    ④玉虚:玉虚宫,是武当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宫城之一,玉带河萦回,红墙环绕,碑亭高耸。据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曾在此扎营,至今仍称老营宫。襄渝铁路从旁边经过,并有老营宫站。

    ⑤回龙观:应即今元和观,系由老路上山必经之地。【译文】

    十三日 骑马往南急行,石头路平坦宽敞。走三十里,越过一座石桥,桥下的水从西向东流,就是从太和山流入汉水的溪流。过桥后是迎恩宫,宫门向西。前面有一块书写着“第一山”三个大字的石碑,是襄阳人米芾的手笔,书法飞扬灵活,应当也是天下第一。又走十里,经过草店,从襄阳伸来的路,也在这里会合。道路渐渐朝西走,经过遇真宫,越过两处险要的地方往下走,进入山坞。从这里往四行数里,是去玉虚宫的路;往南向上登岭,则是去紫霄宫的小路。登岭。从草店到这里,一共走十里,为回龙观。遥望山顶,呈一片青紫色,插入云天,但相距还有五十里。满山都是高大的树木,夹在道路两旁,密布山上山下,上山如同在绿幕中穿行。【原文】

    从此沿山行,下而复上,共二十里,过太子坡①。又下入坞中,有石梁跨溪,是为九渡涧②下流。上为平台十八盘,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左入溪,即溯九渡涧,向琼台观及八仙罗公院诸路也。峻登十里,则紫霄宫③在焉。紫霄前临禹迹池,背倚展旗峰,层台杰殿,高敞特异。入殿瞻谒。由殿右上跻,直造④展旗峰之西。峰畔有太子洞、七星岩,俱不暇问。共五里,过南岩之南天门。舍之西,度岭,谒榔仙祠。祠与南岩对峙,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旁多榔梅树⑤,亦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梅与榔本山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成此异种云。【注释】

    ①太子坡:即复真观,今存,为登金顶的孔道。

    ②九渡涧:又称剑河。河上桥名天津桥,又称剑河桥,系三孔石桥,建于明永乐年间。

    ③紫霄宫:背倚展旗峰,为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有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两侧有东宫、西宫,崇台依山迭砌,殿宇雄,环境幽雅。

    ④造(zào):到,往。

    ⑤榔梅:果名。《襄阳志》:“榔梅在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寄榔树上,仰天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竟如其言。今树尚存。”【译文】

    从这里沿山行走,下了又上,一共二十里,经过太子坡。又下到坞中,有座石桥横跨溪水,这是九渡涧的下游。往上为平台十八盘,就是去紫霄宫、攀登太和山的大路;往左边顺溪水往里走,就是溯九渡涧,到琼台观和八仙罗公院等处的路。攀登了十里陡峻的山路,就到紫霄官所在地。紫霄宫前面正对禹迹池,背后傍靠展旗峰。平台层叠,殿宇非凡,特别高大宽敞。进殿观览、祭拜。从殿右往上攀,直接上到展旗峰的西面。峰附近有太子洞、七星岩,都没有时间光顾。一共走五里,经过南岩的南天门。放弃游南天门而往西走,越过岭,到榔仙祠谒拜。榔仙祠和南岩正对而峙,祠前有棵特别高大的榔树,一点树皮也没有,光滑地耸立着,没发一丝芽。旁边有很多榔梅树,也都高高耸立,榔梅花的颜色和桃花杏花一样深浅,垂丝的花蒂则是海棠花形状。梅树和榔树本来是山中的两种树,相传真武帝折梅花寄生在榔树上,形成了榔梅这奇异的树种。【原文】

    共五里,过虎头岩。又三里,抵斜桥。突峰悬崖,屡屡而是,径多循峰隙上。五里,至三天门,过朝天宫,皆石级曲折上跻,两旁以铁柱悬索。由三天门而二天门、一天门,率取径峰坳间,悬级直上。路虽陡峻,而石级既整,栏索钩连,不似华山悬空飞度也。太和宫在三天门内。日将晡①,竭力造金顶,所谓天柱峰也。山顶众峰,皆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天柱中悬,独出众峰之表,四旁崭绝。峰顶平处,纵横止及寻丈。金殿②峙其上,中奉玄帝及四将,炉案俱具,悉以金为之。督以一千户③、一提点④,需索香金,不啻御夺。余入叩匆匆,而门已阖,遂下宿太和宫⑤。【注释】

    ①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通常指黄昏。

    ②金殿:武当山绝顶天柱峰海拔1612米,金殿即建在天柱峰顶,俗称金顶,为永乐十四年(1416)建。

    ③千户:金初置,为世袭武官,元、明相沿。明代卫所兵制设有千户所,驻守要地,统兵1120人,下分为十个百户所,统隶于卫。千户为一所的长官。

    ④提点:宋、元以来所设的官名,寓有提举、检点之意。明代仅有神乐观提点,管理道士。清代废。

    ⑤太和宫:在武当山天柱峰腰紫金城南天门外。转展殿内存元大德十一年(1307)铸的铜殿一座,系永乐十四年从天柱峰顶移此。【译文】

    共走五里,经过虎头岩。又三里,到斜桥。陡峰悬崖,屡屡皆是,道路大多沿着峰崖之间的缝隙而上。走五里,来到三天门,过朝天宫,都是石阶路曲折地往上伸,两旁有铁柱悬索。从三天门到二天门,再到一天门,路大多取道山峰间的坳地,陡梯直上。路虽然陡峻,但石阶很整齐,有栏索牵引,不像登华山那样悬空飞越。太和宫在三天门内。接近黄昏时,我竭尽全力登金顶,就是所说的天柱峰。顶上众多的山峰,都如同钟倒置、鼎峙立一般,成行成列地会聚在一起;天柱峰悬立在正中,独自突出于众峰之上,四周特别险峻。峰顶上有块平地,长宽都只有八尺到一丈。金殿峙立在平地上,殿中供奉真武帝及其四将,香炉几案都很齐备,全部用金铸造。朝廷设一个千户、一个提点在此监督,索取香金,这无异于qiǎo取豪夺(版权 所有 e we ny a n . c om 易文 言 网)。我匆匆忙忙想进殿叩拜,但殿门已关,于是下到太和宫住宿。【原文】

    十四日 更衣上金顶。瞻叩毕,天宇澄朗,下瞰诸峰,近者鹄峙①,远者罗列,诚天真奥区也②!遂从三天门之右小径下峡中。此径无级无索,乱峰离立,路穿其间,迥觉幽胜。三里余,抵蜡烛峰右,泉涓涓溢出路旁,下为蜡烛涧。循涧右行三里余,峰随山转,下见平丘中开,为上琼台观。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地既幽绝,景复殊异。余求榔梅实,观中道士噤不敢答。既而曰:“此系禁物。前有人携出三四枚,道流③株连破家者数人。”余不信,求之益力,出数枚畀余,皆已黝烂,且订无令人知。及趋中琼台,余复求之,主观仍辞谢弗有。因念由下琼台而出,可往玉虚岩,便失南岩、紫霄,奈何得一失二;不若仍由旧径上,至路旁泉溢处,左越蜡烛峰,去南岩应较近。忽后有追呼者,则中琼台小黄冠④以师命促余返。观主握手曰⑤:“公渴求珍植,幸得两枚,少慰公怀。但一泄于人,罪立至矣。”出而视之,形侔⑥金橘,漉⑦以蜂液,金相玉质,非凡品也。珍谢别去。复上三里余,直造蜡烛峰坳中。峰参差廉利⑧,人影中度,兀兀欲动。既度,循崖宛转,连越数重。峰头土石,往往随地异色。既而闻梵颂声,则仰见峰顶遥遥上悬,已出朝天宫右矣。仍上八里,造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