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 第六章 生活小细节,成长大问题(3)

第六章 生活小细节,成长大问题(3)

    第六章 生活小细节,成长大问题(3)

    二、让孩子进行家务劳动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不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每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忙忙碌碌做家务时,想去帮父母做点儿家务。父母习惯性地说:“别做了,快去学习吧!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父母出于对子女的爱,不让孩子涉足家务劳动,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因此。很多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的孩子不会钉纽扣、洗不干净衣服。有一名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连擦火柴、点煤气都不敢。有一名初一学生说,长这么大,我还没叠过一次被子。

    有一次,在和几个家长聊天时,有些家长说,由于对孩子娇生惯养,现在偶尔要孩子倒个痰盂、洗次碗、淘次米,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话语之间,已有悔意。

    父母们的确应该看到,由于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不少孩子劳动观点薄弱,不会劳动,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孩子不懂得劳动的意义,在思想品德上,出现了不爱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别人的劳动,生活不够节俭的缺点。因此,对孩子加强劳动观点的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亟需重视的课题。

    劳动乃人之本性,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做家务能相互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做家务不但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孩子对待劳动的态度潜在影响着其未来做人的原则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首先要从做家务开始培养。

    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这样的习惯并不好,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并且,也不利于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个寓言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一块铁,在同一所作坊里做成了两把犁。一把落到农夫手里,立刻干起活来;另一把毫无用处地躺在商人的小铺子里,躺了很久。

    过了一个星期,这两把犁又相遇了。在农夫家里待过的犁闪闪发光,甚至比刚离开作坊时更亮了;无所作为、在小铺子里躺了很久的犁却颜色发乌,生了锈。

    “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么亮?”生锈的犁不解地问它的老相识。

    “因为我劳动,亲爱的。”那把犁回答,“你生了锈,变得不如以前了,全因为这一阵子你躺在那儿什么也没干。”

    所以说只有不懈地劳动才能让自己发光。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