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家庭生活 > 她们谋生亦谋爱 > 李香:桃花扇上的金陵往事(5)

李香:桃花扇上的金陵往事(5)



    李香君不买巡抚大人的账,乃因这田仰是马士英的亲戚,而马士英,是阮大铖的好朋友,那么,“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她是为了侯方域拒绝田大人,但不是为了情,而是为了义。她一直以为,她与侯方域,有一种道义上的默契,当初他能听她的劝告拒绝阮大铖,现在,她就必须为了他,拒绝阮大铖的朋友的亲戚田仰。在这种道义的默契中,她找到了远超越风月生涯之上的人生意义。

    许多名妓与名士的交往背后,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结吧。

    但是,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复社士子不遗余力地打击阮大铖,真的那么必要吗?清军虎视眈眈,李自成正在与张献忠合兵,崇祯皇帝心有余而智力不足,这样一个危急存亡的关口,那些公子们拿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而是这样快乐地痛打落水狗,除了给这悲剧的世界增加点喜感外,并没有其他价值。

    史学家顾诚先生更有高见,他说,正是因为东林党人过于囿于门户之见,史可法才不愿意拥立更具有继承合法性的福王,因为他们曾长期与该福王的父亲心有芥蒂,致使福王不得不依靠武将,而最后正是那些武将的内讧,毁掉了南明的半壁江山。至于阮大铖得势或失势,都与大局无碍。

    (五)

    又过了几年,年号变成顺治,朝廷上坐着异族的皇帝,百废待兴,要揽天下英才入囊中。河南商丘通向开封府的官道上,施施然走来一位赶考的士子,他眼神沉着,步履稳健,中年气象已压到眉间鬓角,不似那些意气风发的少年。

    三十三岁的侯方域终于没能忍住。不错,眼看着天崩地裂、山河破碎,痛感是有的,也许还动过采薇首阳的念头。久之,见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鸡栖于埘,羊牛下来,老百姓的日子如流水,重重地颠簸了一下之后,依旧晃晃悠悠地朝前淌去了,似乎,不用那么泾渭分明;经国济世的抱负,重振家业的念想,拧成一种冲动,细细地,却是坚定地敲打着他:要不,就出去试一把?

    陈寅恪先生说起此事,替他解释,说当时他要是不参加考试,会被清廷认为在抗拒新政府,必难免于罪戾也。但侯方域应乡试的大作,收入他的文集中,共五篇皇皇大文,替清廷出谋划策,十足下了一番工夫,高阳先生评价:“既非一味颂圣,虚与委蛇,更未故违功令,意在被摈。如说并无用世之志,或者对满清仍持反感,实在用不着这样大卖气力。”

    尽管这样,他还是仅中副车。就像一个清高的女人,咬咬牙狠狠心把自己给卖了,却只卖了个白菜价,再回头也来不及了,价码一经定下,就要携带终身,捶胸顿足也没用。

    他很后悔,非常非常后悔,第二年出了一本文集,叫《壮悔堂文集》,没过两年,他去世了,高阳先生认为,他是抑郁而终。到底是不是,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只是,假如他皇榜高中,一帆风顺,他还会这么后悔吗?

    看来,悔与不悔,由失败与否决定,和失节与否无关,更与李香无关。

    李香下落不明,有人说她做了尼姑,有人说依玉京道人卞玉京为生,总之语焉不详,无论哪种结果,想来都不过是活着罢了。在为生计苦苦挣扎的日子里,在某个早早醒来的清晨,她会不会记起秦淮河畔的旧时光,那个清坚决绝不肯苟且的自己,想起年轻的时候,那些浮动在岁月尘埃之上的生动的热情的面孔?年轻的时候,谁不曾为虚无守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种飞扬之感,或许,就是,那些金陵往事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