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传统国学 > 梁山兴宋传 > 第34章(上)民工讨薪古代版

第34章(上)民工讨薪古代版

    仓啷!仓啷!

    张三、甚至驾车的阿布都把防身的家伙亮出来了,张三持一把匕首,阿布宽大的灯笼裤里居然藏了一把弯刀,样子很象阿拉伯人使用的那种。洪秀招呼着,几个人都跳出车外,准备搏命,这是自然的,你几时见过梁山好汉有束手就擒的?就算是张三这样的混混,也是逼急了拼命。

    洪秀几个拉着架子,等了半天却没有人来攻击自己,只见那些禁军聒噪着,手里挥舞着军器,神情激奋,但是都朝北站着,居然没有一个理睬洪秀等的。

    洪秀看看燕青,燕青瞧瞧洪秀,几个人面面相觑,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禁军混乱的呼喊这时候却逐渐变的整齐些了,多少能听出再喊点什么,只听这里喊的是:“当兵吃粮,在所应当。”那边喊的是:“欠薪欠饷,坏透心肠。”

    洪秀等还没反应过来,博士却听出几分来了,这些口号怎么似曾相识,对了,这分明就是民工讨薪嘛,在博士那个时代,曾经有一个时期,由于法制不健全,农民打工的收入常遭到拖欠甚至根本拿不到整年的工资,造成了很多悲剧,直到过了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改善,又直到法律意识成为每个国人的常识和行为准则后,才基本杜绝的这种情况。博士记得那时民工讨薪的口号,就和现在差不多,有的人甚至被逼无奈,只能用自杀相威胁来讨要本应属于自己的的工资。

    不过,现下的情况,似乎是禁军在讨要粮饷,怪怪,这可不得了,敢拖欠军饷,军队闹起来,这可是很危险的,弄不好会有士兵哗变,而且这里是京城,如果再来个陈桥兵变,赵官家可就笑不出来了。这的确出乎博士的意料,因为在博士的印象里,宋朝政府对拥军一直当成头一等大事,工作做的很好,甚至好的过头,宋朝的大部分国民收入都用来养军队了,因为宋朝用募军作为社会保障的方式。用朝廷的话讲“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但这也造成宋朝军费过高,同时战斗力低下的的后果。这是题外话,总之,宋朝发生兵变是绝无仅有的事情,难怪博士觉的奇怪。

    不仅是博士,其他几个也是莫名其妙,唯一的好处是大家总算知道不是来捉自己的,多少可以放松一点,洪秀、张三干脆收了刀,叉着手看起热闹来了。

    张三眼尖,突然指着一个骑兵喊道:“阿良,阿良,你怎么也在这里?”那骑兵一回头,赫然就是先前和燕青起冲突的那个马军,却原来和张三认识。

    那个叫阿良的马军亲卫一拨坐骑过来了,跳下马来,此人虽然年纪和燕青相仿,可是却高出一头,身宽背厚,坡有气势。

    阿良唱个喏道:“原来是张三哥,你怎么在这里,这里刀枪无眼,快点离开吧。”

    张三道:“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阿良一看洪秀等人又看到了红旗马车,道:“张三哥,你发达了,坐这么奢遮的马车。这几位是?”

    张三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家汴梁王的一个本家世侄阿良,这位是北京来的大贵人洪七公子。这位是燕五公子。”这阿良虽然也是和自己关系极为密切的人,但是现在大庭广众,他还是只说了洪秀等的伪装身份。

    阿良看看洪秀只点点头抱拳算是见过,却对着燕青,他认出此人正是刚才躲过自己鞭子的那个,阿良瞳孔不经意地一收,紧盯着燕青道:“燕五公子,好朋友。”说着伸出手去。

    古时候人们见面施礼,都是拱手作揖,没有握手礼,只有练武的人握手,却是为了比试功夫,燕青也是练家子,自然明白,也伸出手去,阿良手里用劲,燕青也不甘示弱,两个人手较量片刻,同时哈哈一笑,撤去力道,各自心里对对方的实力都有了数。

    阿良一拍燕青肩膀,赞叹道:“燕兄弟,真好身手。”

    燕清也捶了一下阿良道:“韩兄弟,好本事。”阿良是韩伯龙本家侄子,自然也姓韩。这两个不打不相识,好象已经是多年的老友似的。

    张三道:“阿良,你怎地如此放肆,燕公子怎么是你能比的。”但一回头又开始替阿良吹嘘“我们家阿良,打小从军,和西厦人打仗立过功的,几十个军汉近不得身。”

    阿良摇摇头,“嘿,到现在我才不过是个副尉,还有什么好跟人吹的。”

    张三道:“那是你迂,要是让你大伯替你走动,要当将军当将军,要当元帅当元帅。”

    阿良摆手道:“拉倒吧,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谈什么将军元帅。”

    燕青插嘴道:“到底出什么事情了,你们马步三衙[45]的禁军都挤到这里来,真的讨军饷吗?”

    阿良叹口气道:“可不是吗,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谁冒这掉脑袋的风险来户部门口闹事。”

    燕青明知阿良说的是实情,却故意装作不信,道:“谁不知道当禁军是肥差,哪里又会有甚么欠薪的事情?”

    洪秀心领神会,也高声道:“就是啊,真让人看不懂啊。”

    燕青这番做作引起了周围军汉们的注意,几个禁军禁不住凑过来大吐苦水。

    一个殿前军哧一声:“你这是老黄历了,原来当禁军确实是肥差,饷银高,又轻松,可现在连过年的银子都领不到了,你说这算什么?”

    燕青道:“这位老哥说的是真的还假的啊?我去年旧年送了营里管军两百两进纳[46],都没当上禁军,没想到还有这等不要钱的清官?”

    另一个殿前军鄙夷道:“你这村汉,哪懂什么行情,去年的行情是三百两,他嫌少哩。”

    和阿良一起的一个马军道:“你还笑人家村,你出了三百两,现在一两都收不回来,还不知道谁村呢?”众禁军都轰笑起来,这么一笑,禁军们都轻松了些,话也都多了起来。

    一个禁军叹道:“是啊,现在当兵连人都养不活了,别说什么养家了,真倒霉啊。”

    旁边的人截住他道:“你们龙卫马军[47]的算好的了,又是上四军[48]的,我们殿前步军今年开春以后就没发过饷了,兄弟我把家伙(兵器)都卖了,再不发饷,就要讨饭了。”

    “听说各地厢军都快逃空了。”

    阿良恨道:“朝廷到底怎么搞的,再这样下去,要是辽国夏国入侵,如何抵挡?”

    洪秀简直不敢相信:“怎么现在军队都到这份上了?”

    “就说怪啊,我爹,我爷爷几代都当兵,日子都好过的很,怎么到我这辈这么倒霉呢?”

    “到底怎么会这样的呢?”

    正在众禁军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纷纷的时候,洪秀的背后有人说话。

    “要知道怎么回事?听老夫告诉你等。”

    众人回头看时,从红旗马车里出来一个头发灰白的老者,原来正是村学究闻焕章。

    闻焕章虽然是布衣服,不过在京城里颇有名望,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众禁军居然也都知道他。

    阿良等众人都忙给闻焕章施礼,“闻教授,如何也在这里。”宋时人们对知识还是很敬重,读书人的地位很高。

    闻焕章刚才见到外面拿枪弄刀的,吓了个半死,后来弄明白不是冲自己来的,才又缓过气来。

    洪秀也是躬身一礼,“还请教授说个究竟。”

    闻焕章咳嗽一下,道“我且问你等,现在三衙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