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经济管理 > 火星人经济学 > 5.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

5.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

    5.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人是利己的,但是在他的另一部同样很有影响力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他又认为人是有道德的,人是普遍具有同情心的。也就是说,人也是利他的。亚当?斯密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经济学家们一直对人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持不同的意见,并争论不休。那么人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的呢?

    亚当?斯密的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是“看不见的手”。他在《国富论》中如此表述:“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

    虽然亚当·斯密认为人们的经济行为在无益中,因为“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而产生了利他的效果,但是他还是认为人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而不是为了使他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可以说,亚当?斯密认为人是利己的。但是在他的另一部同样很有影响力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中,他又认为,人是有道德的,人是普遍具有同情心的。也就是说,人也是利他的。亚当?斯密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经济学家们一直对人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持不同的意见,并争论不休。那么人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的呢?

    有人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做出了如下的解释:许多人认为这段话只说明人是利己的,只有启动利己之心,才会去进行交换,才会有经济活动,因此也才会有社会的进步,也就才会有作为结果的利他。这段话说明,利己是目的,利他则是手段,先要运用利他这手段,才能达到利己的目的。如果面包师等人,不首先卖面包给他人,他自己也就得不到回报。也就是说,盈利是目的,满足顾客的需要是手段,所以利他的结果是利己。

    以社会中只有两个主体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两个人都是理性的人,那只有在交易都会受益时,交易才会发生。如果一方获得而另一方损失,则交易就不会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拔一毛而利天下,不拔也”的原因。虽然是利天下,但是对自己却是一种损失,即便损的仅仅是一毛。如果交易不能自愿发生,那么在这些人之间再做任何分配资源的努力都只能改善一方的福利而恶化另一方的处境。简单举例来说,如果某个人生产苹果,但偶尔也想吃个梨,那么他就愿意付出一些苹果去与另一个生产梨子的人交易。如果这个生产梨的人也想吃苹果,那么这种交易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而如果对方恰恰是个讨厌苹果的人,交易对自己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那么他必然就不会选择进行交易。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