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魅生 >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

问题。戏院从11月12日开始,请粤剧名伶演“送客戏”。昆曲《游园惊梦》受到追捧,直接造成后来昆曲风靡港粤。

    梅兰芳热蔓延到香港社会各个层面。原定十天的演出,延长到十五天,最后加演到一个月。

    最让梅兰芳觉得鼓舞的是,香港的演出吸引了很多在港的西方人士。这些西方人每次看梅兰芳的演出都身着礼服,有些人也融入到中国观众的氛围中,甚至跟着一起叫好。得到欧美观众的认可,触动了梅兰芳一直以来把京剧推广到欧美的心事。

    清末民初,欧美人士是不肯去戏园子的。

    老外普遍认为中国戏园子不文明,但是1915年梅兰芳上演的《嫦娥奔月》,改变了这种状况。美国公使偶然一次机会看到梅兰芳的表演,大加赞赏,专程到梅家上门拜访,自此梅宅就开始了招待外国友人的外交活动。

    最重量级的一次,是1924年5月,闻名世界的泰戈尔来北京。北京话剧演出组织,用英文演出了泰戈尔的话剧《齐德拉》。梅兰芳作为中国文化界的代表,陪同泰戈尔观看。泰戈尔同梅兰芳交流顺畅,他最希望能看到梅兰芳的演出。

    5月19日,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泰戈尔专门演出了一场《洛神》。泰戈尔十分重视,穿了他在创办国际大学时的红色礼服长袍到场。尽管云里雾里看不懂,但他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观看。散戏后,老头儿亲自到后台向梅兰芳表示感谢。大哲学家没有当场评价梅兰芳的演出,而是慎重地说,梅兰芳的《洛神》剧照戏我看了,今晚回去思考一下,明日再谈观后感!

    泰戈尔用毛笔,写了首诗在扇子上,送给梅兰芳表达了他的感想。“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 遮盖着你之容颜;/ 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 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泰戈尔最后非常希望梅兰芳访问印度。

    这时梅兰芳和梅宅开始了密集的外事招待活动。1925年11月招待美国舞蹈家来访,1926年6月招待瑞典大使,同年8月日本剧团来表演,1926年10月,瑞典王储来访。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死伤十三万人。梅兰芳举行义演,捐助了一万元。

    十几年来,梅兰芳招待外宾八十多次,不下六七百人。“游故宫,登长城,访梅宅,看梅戏”成了外国人来华的一个固定旅游路线。随着梅兰芳在国际上声名日隆,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就要实现了,他到美国去演出。

    由1919年访日开始,梅兰芳的名字已经为世界知晓。梅兰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把京剧带到欧美国家去表演,目标锁定了美国。1929年,齐如山找到司徒雷登,跟他探讨了梅兰芳访美的事宜。司徒雷登对此非常支持,梅兰芳的美国之行敲定了。

    行程确定了,还有一件事,梅兰芳一行去美国的路费大概需要十万元。

    教育部次长李石曾设法筹措五万元,其余的五万元冯六爷拍了胸脯。梅兰芳自己出资,搞了舞台布景、行头之类的,花了四五万。1929年12月下旬,北京各界人士敲锣打鼓,把梅兰芳送上去上海的火车。梅兰芳美国之行不但是自己的梦想,而且带着沟通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使命。

    没想到刚到上海就听说,出事了。美国来电报,金融危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