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魅生 > 旦角之殇

旦角之殇

    旦角之殇

    签约进了堂子,就要干相关的事,这就是学戏的代价。

    当时,堂子是有钱人主要的消费场所,其中有很多门道。客人来到这里与相熟的伶人相会,饮酒、听戏、调笑,这叫做“打茶围”。堂子里提供这种陪酒服务的年轻伶人,称为“歌郎”,来这种地方消费的行为就是“逛堂子”。客人长期在某位歌郎身上消费就是“捧角”,捧角的客人就是这个歌郎的“老斗”。

    在当时人的社会生活中,到堂子“打茶围”、“捧歌郎”是很时尚的娱乐活动。从徽班进京到光绪朝这一百年间,这种伶人的副业在北京南城兴旺发达,到民国才结束,发展了一百多年。

    《清稗类钞》中记,“光绪中叶,例赏为京钱十千。就其中先付两千四百文,曰:车资。八千则后付。伶至,向客点头,就案,取酒壶偏向坐客斟酒。斟毕,‘乃依老斗’坐(彼中互称其狎客曰:老斗)。唱一曲以侑酒。亦有不唱者,猜拳饮酒,亦为‘老斗’代之。”又“‘老斗’饮于下处,曰‘吃酒’。酒可恣饮,无熟肴。陈于案者皆碟,所盛为水果干果糖食冷荤之类。饮毕,啜双弓米以充饥。”这个是伶人从事“侑酒”的记载,时髦、有身份的人去酒楼饮酒都要“叫条子”,找歌郎作陪。

    《女起解》中梅兰芳饰演苏三梅兰芳初到云和堂年龄小,外貌没有长开,并不显眼,王蕙芳、朱幼芬比他表现要优异很多。在1904年云和堂张挂的菊榜中,第一名是梅兰芳表兄王蕙芳,第二名是堂兄朱幼芬。所有歌郎中,梅郎也只能排到第七名。按逛堂子的玩家评价,梅郎脸上死、身上僵,唱腔闷,姿色平平。

    在当时京剧世界的传统中,老生行当走红,演员需要有一个成熟过程。太年轻、经历太少的演员很难表现出行当的内涵,所以大多数老生演员都是少年蹉跎,成年、中年有成。比如程长庚和谭鑫培两代伶界大王,都是经历了一番磨砺,到中年才成为伶界大王。

    旦角演员要走红,完全是一条不同的道路,必须要趁年轻成名才有希望。

    男旦在这时,还是门强调声色并重的艺术。艺术道路伊始,必须先由感观上强调形似女子,在“形”、“色”上先声夺人,取得舞台地位。等跨越这个阶段,青春不再的时候,再靠已经形成的观感氛围、口碑基础,才有资本以艺术内涵延续舞台魅力。

    如果一个旦角演员年轻时不幸没有建立起一定的声势,到中年色相亏欠,就更没前途了。比如早期的一代名旦高朗亭就是十六岁名满天下,成年以后就是吃这种成名后的资本。十年吃外表,十年吃艺术,十年吃名声。

    吴菱仙非常清楚这种规律。他看着梅兰芳一天天成长,想帮助他尽早地投入舞台闯出一定的名声。一则这是旦角走红的第一步,二则梅兰芳家境不好,登台后积累些名声,也能帮助他尽快赚钱。

    1904年,吴菱仙利用自己伶界的关系联系了广和楼。8月17日,十岁的梅兰芳即在北京广和楼戏馆首次登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