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5)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5)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5)

    陈锦涛,生于1870年,清末及民国政要,广东南海人。字澜生。晚清进士,早年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1901年以官费留学美国,初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学、社会学。继入耶鲁大学,转攻政治经济学,1906年夏获哲学博士学位,是曹云祥的校友。他历任清政府度支部副大臣、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总长、广州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曾长期在官场中谋事。

    吴宓对陈锦涛这种带官气的人物,不感兴趣。如果硬要他在陈锦涛和张彭春之间选择的话,他宁愿选张彭春。他看到,张彭春的办事能力强,事业心强,如果他能消除宿怨,多与教授们接触,能当个不错的校长。 两人的矛盾主要在国学研究院的发展问题上。

    1925年10月,清华新校务会成立,《清华周刊》报道:1925年秋之新校务会议,校长曹庆五先生,旧制部兼大学普通部主任张仲述先生,大学专门主任庄泽宣先生,研究主任吴雨僧先生,课外作业主任全希德先生,机要部主任王酌清先生,教员代表梅月涵先生、赵元任先生、孟宪承先生、陆咏沂先生参加。

    在1926年初举行的一次校务会议上,吴宓与张彭春因讨论研究院的发展计划发生分歧,会议表决结果又与吴宓意见完全背离,令他非常失望。

    吴宓与张彭春的分歧是:吴宓要发展研究院,主张由研究院兼办普通国学科;张彭春要限制研究院的发展,只许研究院招收研究生,甚至认为最好是不招生,只让几名教授作些高深的专门研究。吴宓觉得这样一来研究院形同虚设,主任当还不如不当 。

    吴宓不甘心,将自己的要求写成一份四千多字的意见书,准备交校务委员会。他先拿给梁启超看,梁启超表示赞同,并说如果研究院不按吴宓的意见办,他也要辞职。吴宓又去找王国维,但王不仅不支持他,还反对他,也主张研究院只做专门研究。赵元任则因其语音学课程极枯燥,考试难,没有学生愿意上,来听课的,也请求不要考试,有的学生还要求取消这门课,至少将它由必修改为选修,所以竭力想让研究院并到普通科中去。

    “上厄于强有力者,中不合于教授,下沮于学生”,处在张彭春、同事和学生三方夹缝中的吴宓透不过气来,除了辞去主任一职外,别无他法。1926年1月22日,吴宓正式给曹云祥写了辞职报告:

    校长钧鉴:

    日昨校务会议二次通过研究院趋向及发展计划,与宓所怀抱之理想,及始初对于研究院之希望,适相反背,已于意见书中详细陈说。若更长此尸位,恐至溺职,且一己之感情亦必甚苦。为此恳准下学年卸去研究院主任职务,改任教授。……

    然而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一个多星期以后,继任校长之争以张彭春离开清华而告一段落。让吴宓倍感意外的是,“此次倒张运动,竟以研究院事件及宓之辞职,用为导火线,作为张氏大罪状之一”。(1926年1月27日日记)这一情况,在张彭春提交曹云祥的辞呈中也有所体现:

    致曹校长书

    庆五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