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6)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6)

轻。不过从此以后,许多同学都以为我是一个国民党员,其实谁知道我至今还是一个党外汉呢。

    毕业之后若干年,王造时1933年2月在上海创办《自由言论》杂志,曾约曹云祥写稿,曹云祥予以主持,贡献了《国难中智识阶级的责任》和《大同教与人心的改造》两篇文章。

    作为一种扩展学生学识阅历的教学方式,清华经常邀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或专家学者来校讲演。但1925年苏俄大使加拉罕的来校讲演,却惊动了美国公使馆。

    受清华学校邀请,加拉罕于1925年4月21日晚8点,在清华对三四百名师生发表题为“苏联政府与远东人民之关系”(也有报道题作“苏俄与东方民族”)的演讲,简要阐述苏俄外交政策要点及与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区别。演讲中称赞“清华学校现在的教育方针,是提取外人特长之点,而予学生在国内有明白本国情形的机会,这是极好的”。23日,英文京津《泰晤士报》登载社论,题为“清华之过激主义”,说俄使加拉罕在清华演讲,以其过激主义,煽动学生:“过激主义之侵入清华,将妨碍彼等留学之权利”。对《泰晤士报》的这种无端指责,作为校长的曹云祥与本校德文教授谭唐去信驳复。

    有关京津《泰晤士报》的这场风波,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的金富军先生分析指出:

    当时的清华学校虽属外交部管辖,但相关重大事宜,最后还得听从美国驻华公使馆。或许是顾及到清华本身在这种隶属关系中的特殊性,加拉罕在言语之间对帝国主义更多的是分析,而不是激烈的批判,所以清华学生亦认为“前次加使演讲,并未含有过激意味。”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线分明的国际形势中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