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感动世界的100名音乐大师 > 二十世纪乐派(13)

二十世纪乐派(13)

。这三部获奖作品让彭德雷茨基走上真正的实验音乐阶段的创作,从此打开了当代音乐新音响的大门。

    在20世纪60年代,彭德雷茨基的创作与当下盛行的序列音乐相悖而行,被称为“音色音乐”或“音型音乐”。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有《安纳克拉西斯》、《荧光》、《圣母悼歌》等。值得一提的是,而他的第一部大型无伴奏合唱作品《圣卢克受难曲》也是此时完成。这部作品显示了彭德雷茨基将杰出的创作技巧与强烈的情感表达完美的结合,解决了困惑他的音乐风格问题,同时为未来的创作找到了出路。

    广为流传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是彭德雷茨基为纪念二战的死难者创作的,乐曲中应用的52件弦乐器被分为几十个声部,运用了各种发声方法,制造出震撼、逼真的场景感,把炸弹爆炸瞬间演绎的如临其境。

    彭德雷茨基仅创作过两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变形》写于1976年,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995年,是专为小提琴家穆特而作。1988年他与穆特合作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从穆特崇高的艺术表现中获得灵感,创作了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该乐曲1995年在莱比锡首演时,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当年音乐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1996年春,彭德雷茨基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耶路撒冷的七扇大门》。在这部作品中,彭德雷茨基启用了史无前例的庞大演出集团,其中包括5名独唱、一名朗诵者以及三个合唱团。1997年1月9日,《耶路撒冷的七扇大门》由耶路撒冷交响乐团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共同演奏,获得极大轰动。2个月后,此曲举行欧洲首演,几天后又在华沙最大的“万圣教堂”上演。

    作为二战以后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彭德雷茨不仅为自己,更为自己的祖国波兰争得无上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