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感动世界的100名音乐大师 > 二十世纪乐派(8)

二十世纪乐派(8)

    二十世纪乐派(8)

    霍尔斯特一直对中国和印度的星象学充满兴趣,这对他的音乐有很大影响,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流露出了这种倾向。此外,霍尔斯特还创作了二十多首管弦乐作品和多部歌剧、舞剧其中著名的有歌剧《十足的傻瓜》、交响诗《埃格敦荒野》、管弦乐《圣保罗组曲》。

    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

    普罗科菲耶夫和现代音乐的积极倡导者贾季列夫的密切合作,是音乐史上一段佳话。这段合作对罗科菲耶夫有深远影响,促使他成为以复兴18世纪音乐风格为特点的,“新古典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

    普罗科菲耶夫是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5岁时就写出第一首钢琴小曲,6岁时创作了进行曲、圆舞曲和回旋曲各一首。14岁时,普罗科菲耶夫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并在毕业时以《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曲的出色演奏,获得安东鲁宾斯坦奖。

    20世纪20年代,普罗科菲耶夫侨居国外,曾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出,获得世界声誉。回国后,他的创作倾向偏向了爱国主义题材,常常以苏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创作主体。他在苏联先后获得劳动红旗勋章、斯大林奖等无上的荣誉。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充满活力、热情激昂、清晰而富有魅力,不仅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时而还流露出18世纪古典音乐的风格,而那些大量被采用的不和谐音,又突出的表现出现代主义的倾向。在早期作品中,他的音乐语言清新而有活力,在继承古典传统的同时进行大胆革新;而到晚期,其作品风格则转为朴素、柔和,尤以《第七交响曲》最为典型。

    普罗科菲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三个橘子的爱情》、《冬日的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