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中国女首富—张茵 > 第六章 香港上市(13)

第六章 香港上市(13)

的规律和体系。

    但另一方面,蔡洪平又有着民营企业情怀,他觉得自己可以从骨髓里理解他们。因为他和他们同样经历过文革的苦难(如张茵的童年经历),经历过自然灾害的苦难,有过农村种田的体验……“我跟这些人都是农民亲戚。”蔡洪平这样形容。他说他青年时在农村的三年,曾经想过自杀,那时觉得实在活不下去了,很苦很苦,心灵的压抑,以及绝望。

    在农村,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喂养的母羊终于生出了小羊,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终于感觉到了大上海之外的另外一种人生。

    两年后,穿着一身农民的衣服,带着一包包自己用旧布缝的口袋,里面装的是自己种的蚕豆和花生,蔡洪平回到上海,把它们一一分给亲人;还有第一次收入的19块钱,8块钱给了妈妈,8块钱给了外婆……即便三十年后,忆及于此,蔡洪平也哽咽。

    当年那段身体与灵魂被折磨的终身体验成为他一生奋发的动力,以至于是他后来能与那些苦出身的民营企业家惺惺相惜的一段心灵密码。

    显然,曾经的务农经历帮助后来的“老蔡”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当代的民营企业家——从骨髓里理解。因为他和他们在这一点上有着近乎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老蔡”开始屈指算来:“张茵、王传福、张自平、魏建军、史玉柱、许连捷、朱新礼、牛根生、杨国强、潘石屹、郭广昌等人,现在都是豪富,但也都是农村出身,杨国强一直到16岁没穿过好鞋子。”这些首富无一例外,均有“蔡洪平制造”的印记。

    “老蔡”觉得,很多人把目光集中在了这些人是多么富有上,而忽略了这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财富的人,其背后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拥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特点:苦出身,正在把事业当生命来做,并且非常低调。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碧桂园上市的时候,蔡洪平在上台前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就是张茵,张茵在电话里说:“谢谢你,蔡总,你终于帮我解套了,一年来,接到多少个电话,这个首富实在树大招风,今年终于可以安静一点了,因为有这位杨大哥(杨国强)超过了我。”

    在碧桂园的上市酒会上,“老蔡”很感慨,在美国,富豪榜首富十年才会换一次,而在中国一年就换一次。“在中国,越是出身贫穷的企业家领导的上市企业规模越大,这部分企业家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出身贫寒,但是却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骄傲。这在西方是没有的,在美国,可能是聪明人发财;但是在中国,单单靠聪明是不够的,还要无比的勤奋。”

    无疑,在蔡洪平的记忆里,张茵就是这样一位无比勤奋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