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首富真相 > 黄俊钦背时倒灶,控股*ST金泰时撞上大熊市

黄俊钦背时倒灶,控股*ST金泰时撞上大熊市

弟那么好的运气--在黄氏家族事业发展过程中数次大的危机,都是大哥首当其冲,而小弟却遮蔽其后;而在借道上市方面,小弟一马当先、帆张风顺,大哥却历经坎坷、背时倒灶。

    2000年左右,发踊健全的中国股市似乎成为一个狩猎场,诸多上市公司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融资圈钱游戏,并直接诞生了大批“壳资源”和以此兴风作浪的庄家们。而1999年突然来临的“5·19行情”,更是让吕梁、唐万新、刘波、宋朝弟、宋如华等庄家疯狂起舞。“把自己变成野兽,也就摆脱了做人的痛苦”,中国股市沦落为没有道德底线的野蛮之域。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黄俊钦闻腥而至。2001年12月14日,黄俊钦与*ST金泰原大股东青化厂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以1.02亿元受让青化厂持有的*ST金泰26.99%的股份,过户后新恒基成为*ST金泰第一大股东。

    *ST金泰一出生就是一个“畸形儿”,曾经创造了国内股市的两个“尴尬”纪录:一是上市不到半年即被重组;一是上市一年多即被戴上ST帽子。此时距离*ST金泰7月23日上市只有不到5个月时间。

    入主后,*ST金泰爆发了一系列经营和财务问题。首先,上市公司尽管主营医药研发生产,但是主业非常糟糕。2002年、2003年开始接连告亏,2004年有300多万的微利,2005年、2006年两年继续亏损;同时,*ST金泰频频曝出债务问题,官司也接连不断。新恒基入主金泰5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打了100多场官司,毫无例外的都是金泰做被告,并以败诉告终。新恒基丝毫没有享受到大股东的应得收益,反而一直跟在上市公司后面收拾这些烂摊子。

    但黄俊钦一直没有轻易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壳资源,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不断地为它输眩命,累计注入资金超过1.25亿元,目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成功重组,成为自己未来融资的重要通道。

    但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里,黄俊钦在重大资产重组方面一直没有什么作为,似乎应证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什么黄俊钦会选择垂手不为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潜藏的债务纠纷没有得到妥善、完善的解决,黄俊钦担心贸然置入自己优良的资产,会如泥牛入海般被银行等债权人瓜分干净;

    其次在技术层面还存在难以跨越的难题。当时还没有进行股改,没有定向增发这种形式,重组是不可能的,资产置换没法做;

    另外黄俊钦其实对医药行业也十分感兴趣,而*ST金泰的主业便是医药。为此,黄俊钦甚至花了2000万资金改造了一条生产线,为的是进行GMP认证的需要。

    最重要的原因,是黄俊钦的运气欠佳。因为2001年底新恒基控股*ST金泰时,股市正好从牛市跨入熊市,而且是中国股市难得一见的“大熊”光临,沪指从2200点一路下跌到998点,上市公司市盈率很低,市场资金不充裕,融资的数量会十分有限。当时,连地产老大万科都沦落到了5元/股的境地,重组遥遥无期的*ST金泰股价更是直奔1元/股的地平线而去,大有“不见铁底不回头”的气概。况且一旦将地产注入上市公司,公司信息也必须对投资者开放,这恐怕也是黄俊钦顾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