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刘禹锡评传 > 二、中唐江南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二、中唐江南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刘禹锡青少年时期在江南度过了十八个春秋。中唐江南地区繁荣的经济、复杂的政治、发达的文化哺育了刘禹锡的成长,并对他一生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就经济而言,经过东吴、东晋、南朝的开发,隋南北大运河的开凿,至中唐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已相当繁荣。由于"安史之乱"对黄河流域经济的破坏,而江南地区处于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使唐王朝不得不把江南作为主要经济支柱。《旧唐书·韩滉传》称:"自德宗出居,及归京师,军围既繁,道路又阻,关中饥馑,加之以灾蝗,江南、两浙转输粟帛,府无虚月,朝廷赖焉。""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在藩镇割据的情况下能继续维持一百多年,依靠江南经济、财力的支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政治而言,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激化。这时,江南社会虽然较北方相对稳定,但农民起义已呈此起彼伏之势。唐代宗宝应元年,"三吴饥,人相食","淮、湖之境,骼胔成岳"。①在这样悲惨的情况下,农民走投无路。"宝应中,李光弼镇河南,时苏、常等州草贼寇掠郡邑。"②"广德初,武康草贼朱潭寇余杭。"③"李栖筠,代宗时为常州刺史。时草贼帅张度因荒馑聚徒于阳羡西山。"④"苏州豪士方清因岁凶诱流殍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⑤这些农民起义虽被武力镇压下去,但对统治阶级的打击很大。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长治久安,希望朝廷在政治上进行一些必要的革新,以消除社会隐患。年事日长的刘禹锡自幼身处江南,也感受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立志在政治上做番事业。正如他后来在《学阮公体三首》诗中所说:"少年负志气,信道不队时","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可见,刘禹锡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这对他后来所走的政治道路有直接影响。

    就文化而言,中唐时期江南的文化也比较发达。"安史之乱"时,中原地区大批有文化的衣冠士族避乱迁到江南,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江南经济的繁荣,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朝廷派往江南的官员,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且热心发展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