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三、《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

礼》、《仪礼》、《世本》、《竹书纪年》、《战国策》、《山海经》等。司马迁当时能看到的毫无疑问比现在的要多得多。可以说司马迁正是在我国古代这块史学沃土上耕耘培植才产生了《史记》这朵史学奇葩。

    但是,先秦史籍多为资料汇编,如《尚书》、《国语》;或为解经文献,如《左传》。一般成于众手,作者多为史官或士大夫,记载范围狭窄,历史重心限于国君的活动。文字疏简,史实与神话、传说、寓言并列,又多有后人增饰,真伪杂陈。最受司马迁推崇的《春秋》为六经之一,因此史学成为经书的附庸。这一切说明先秦史学尚处在童年时期。司马迁体大思精的成功创作,把历史撰述从一个狭小的天地引向广阔的社会,从而创立了真正的历史学,结束了史学的童年。司马迁成为中国历史学之父,《史记》成为两千年来传统史学的优秀楷模。

    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魄磅礴,识见超群,被传统史家奉为作史"极则"。宋代郑樵推崇说:"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唯有此作。"①清代史学家赵翼更进一步评论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①郑樵和赵翼的评论正是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实录写照。唐代设馆修史,以《史记》开创的纪传体力"正史",从此纪传史居于独尊地位一千余年。历代史家踵其遗轨修成蝉① 《史记》为官书,详后本书第十章第一节。

    ① 据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考证,卜辞中记载的商代史官有尹、多尹、又尹、某尹;卜某、多卜;工、多工、我工;史、北史、卿、御史、朕御史、北御史、某御史;吏、大吏、我吏、上吏、东吏、西吏等名称,其职掌为掌管祭祀、龟卜、记载和收藏等。至于周王室的史官,在《尚书》、《周礼》、《左传》、《国语》等多种典籍中均有洋悉记载,不具引。

    ① 《通志总序》。

    联而下的列朝正史从《史记》至《清史稿》积数有二十六种之多,四千零四十二卷,洋洋近五千万言,按各史的朝代序列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故学术界有中华民族全史之称。记事起黄帝讫大清,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发展的规模体制,载述毕于此编,司马迁的首创之功,可与日月并垂悬。

    《史记》的影响,远远不限于正史系列。司马迁开创的"通史家风",为司马光、郑樵所继承,写出了《通鉴》、《通志》。《史记》所创"八书",《汉书》扩充为"十志",为正史系列所继承。唐以后别支分出,发展成为各种典制体专史系列,贯通的有《通典》、《通考》等所谓十通系列,断代的有历代《会典》、《会要》系列。此外,经济史、学术史、地方史、少数民族史等专史领域,追本溯源,都由《史记》发其端。

    2.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文学家司马迁开创了散文序事的传纪文学,《史记》遗泽后世,成为历代文学大家和千计万计的读者学习、借鉴的典范。《史记》对后世传记文学、散文、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直接的是散文。司马迁的散文成就,不仅代表了汉代文学的高峰,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也起作承先启后的作用。汉代文学有影响的领域有四个方面:一是汉赋,二是散文,三是乐府民歌,四是文人五言诗。而最为突出的领域和文学大家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汉赋,以及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史传散文。人们往往以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并称,说"文章西汉两司马"②。文章家就是文学家。汉赋在两汉文坛,尤其在西汉武帝时代占有统治地位,汉武帝以及诸侯梁孝工就是汉赋的爱好者、推广者。正因为如此,汉赋的主流大赋,在内容上一味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它所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宫室苑囿、京都田猎等一类东西;在形式上一味"铺陈排比","写物图貌",它偏离文学是写人这一中心,缺乏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司马相如赋就是典型的代表。经过历史的检验,真正代表汉代文学高峰的不是写《子虚》、《上林》的司马相如,而应是写史传散文成为唐宋八大家旗帜的司马迁。最有说服力的便是《子虚》、《上林》,依赖于《史记》收载才得以流传。在文学发展史上,文章家司马迁应和大诗人屈原并列在一起。屈原赋代表了先秦文学的最高峰,司马迁史传散文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峰,两人前后辉映,各自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屈原和司马迁两人,不仅身世遭遇有共同之处,而且两人的作品强烈地反映现实生活,鞭笞腐朽和黑暗,同情被压迫人民,同时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歌颂理想,抒写人生。所以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是极为中肯的。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古典散文的杰出代表,他们反对六朝骄文,提倡古文,把《左传》、《史记》当作旗帜。《左传》散文叙事有具体的过程,而且富有文学性,在散文史上是一个发展。但《左传》散文以记事为主,还缺乏人物形象的塑造,它又受到解经编年的限制,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散文完整叙事的特点。《史记》散文广泛吸收先秦诸子散文与《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叙事散文的特长,创造出《史记》独具的史传文学,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独孤及说:"荀、孟朴而少文,屈、宋华而无根。有以取正,其贾生、史迁、班孟坚云尔。"①这是说司马迁② 《二十二史札记》卷一。

    ① 西汉文章两司马并称,始于班固,《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云:"文章则司马迁、相如。"的文章比荀子、孟子更富有文彩,又没有屈原、宋玉"华而无根"的弊病,岂不是说司马迁文章比荀子、孟子、屈原、宋玉还要高一筹吗!从历史叙事的角度看,《史记》完整地叙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又广泛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远远地超越了《左传》。所以唐宋八大家提倡的古文运动,主要地是学习、效法《史记》,追步司马迁,把《史记》文章当作古文典范来借鉴。唐宋八大家之后的明清评点家,尤其是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更是把《史记》奉力古文正宗。这说明自宋代以后,《史记》对散文的发展,仍有巨大的影响。李长之先生有极精到的评述。李氏说。司马迁的风格是丰富的,他的风格配合着内容而有变化,??韩愈得了这种风格的一部分,是矫健,欧阳修得了这种风格的一部分,是唱叹。归有光学了他那在琐屑处传神,在平淡处抒情的小巧。方苞学了他纪事文的有层次和干净历落处。一直到林纾,还用了司马迁的风格介绍了西洋资产阶级上升期的一些文学名著。这些人所得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但司马迁在散文风格方面的影响之大却可见了。①从写人文学角度看,司马迁创造了史学与文学高度统一的传记文学,因此,《史记》不仅影响了后世史传、杂传的写作,也深深地影响后世小说和戏剧的创作。司马迁是人物形象创作典型化的奠基人。只要提起司马迁,人们的脑际就会浮现出屈原、魏公子、廉颇、蔺相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樊哙、李广,以及荆何、聂政、朱家、郭解等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司马迁"以文运事"的写人艺术,直接影响"因文生事"的后世小说,使中国小说具有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立特点。中国小说故事性强,开头结尾与情节结构都带有史传的特点,这是受《史记》影响的结果。反过来觉得《史记》若干人物仿佛就是生动的历史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时期。一是六朝志怪小说,二是唐五代传奇,三是宋元明清的话本和通俗小说。各个历史时期的小说无不受到《史记》的深刻影响。

    《史记》载事有不少志怪与传奇倾向,它直接影响六朝志怪与志人小说。《史记》记载神话传说、灾异祯祥、征梦验卜,此为志怪倾向。《史记》主要描写各种各样的奇人奇事,此为传奇倾向。"怪"和"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两个基本内容,皆发端于《史记》。六朝小说就分志怪与志人传奇两种类型。"大体说来,司马迁的记鬼神之怪,影响及于六朝志怪小说,其传人事之奇,影响及于志人小说。唐传奇则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兼传奇与志怪而有之,但其主要倾向和基本精神则是'传奇'。"①《史记》中刻画人物最成功的那些传记,即最富于故事性和小说意味的篇章为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提供了近乎小说技巧的笔法。明清小说评点家称作"史公笔法"。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技法都是从这里演变发展而来的。这里不作一一述评司马迁在人物传记中好写戏剧情节和戏剧化的场面,气势宏阔,悲壮激烈,如马陵道、火牛阵、渑池会、刺秦王、鸿门宴、破陈余、平诸吕等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矛盾集中而尖锐,为后世戏曲创作提供了大量历史题材。司马迁精心刻画的历史风流人物,如伍子胥、苏秦、魏公子、廉颇、蔺相如、田单、屈原、荆轲、聂政、项羽、张良、韩信、李广、司马相如等人,无不① 《全唐文》卷五百一十八梁肃《毗陵集后序》。

    ① 李长之:《中国文学史略稿》第2 卷第22 页。

    被后世戏剧家搬上舞台。从元代开始,《史记》成了历代戏曲取材创作的昆山邓林。在现存的一百三十二种元杂剧中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十六种。现存的明清杂剧取材于《史记》的有十九种,清传奇二种。京剧及各种地方戏编演《史记》故事的剧目就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京剧有一百几十个,川剧、滇剧有上百个,秦腔有近八十个,其他晋剧、豫剧、汉剧、河北梆子等等,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像《文明关》、《马陵道》、《完壁归赵》、《萧何月下追韩信》、《鸿门宴》、《霸王别姬》等几十种《史记》戏,都已经作为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长期保留的传统剧目,一直盛演不衰。

    现代及当代作家,取材《史记》创作的新编历史剧仍有轰动效应。著名历史剧作家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大部分取材于《史记》,前后有七种之多。其中《屈原》、《卓文君》、《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等剧目不仅在国内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世界,在世界人民中广为流传。《屈原》曾先后在苏联、波兰、匈牙利、冰岛等国出版。《卓文君》有英文和罗马尼亚译本。《棠棣之花》有俄译本,题名《孪生姊弟》。《虎符》、《高渐离》有日译本。建国以来新编的《史记》剧目,有话剧《胆剑篇》、《秦皇父子》,有歌剧《大风歌》,有秦腔《秦俑魂》、《司马迁》,有豫剧《晁错》,有京剧《司马迁》,有电影《皇亲国戚》,有电视剧《窦太后认弟》,有广播剧《史圣司马迁》,有电教片《司马迁故里行》等。

    由上所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司马迁是当之无愧承先启后的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的《史记》传记文学,具有多方面的文学价值,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无与伦比的精品。

    3、卓越的思想家。

    作为思想家,司马迁具有崇高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他的崇高人格和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实现了"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二是勇于探索和创新,创作了划时代的纪传体通史,用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志古自镜,三是严格地忠实于信实可靠的历史,不与圣人同是非。这些精神和品格,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司马迁忍辱发愤,实现了"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为人们树立了以立名为核心思想的进步的荣辱观和生死观,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名实》篇中说:"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直风矣。"这是说,杰出人物的修身立名可以影响一代人的风气。在封建社会,个人的修身立名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青史留名",不仅是古代一切志士仁人奋斗和追求的国标,而且深入人心,普通老百姓都懂得"青史留名"的深刻意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曾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诗句,至今仍是激励人们奋志的座右铭,可以说这就是司马迁名重泰山的立名精神。司马迁撰述《史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正是立名信念推动的结果。明代柯维骐效法司马迁发愤修史,竟然自处宫刑,其行为固然可笑,但也说明了司马迁忍辱发愤的精神对后世产生的强烈影响。

    作为思想家,司马迁的伟大,更体现在他创作实践中的不断创新精神。

    司马迁非常尊敬他的父亲,也无限推崇孔子,但是他并不墨守父训和死抱经文。他的创新精神突破了父亲的规划和圣人的遗则。可以说,创新既是司马迁品格的集中反映,也是《史记》的最大成功。《史记》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用最简炼的语言来概括,就是这部巨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前面七、八、九三章,已对《史记》的结构和丰富内容作了系统分析,这里再把司马迁创新的精神加以具体的罗列,至少可以条列以下十个主要的方面:

    (1)首创纪传体,形象地照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序列;

    (2)首创贯通古今的通史,建立了历史发展断限理论的年代学;

    (3)首创"太史公曰"的史论形式,提出了系统的史学理论;

    (4)首创经济史传,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意识到经济发展状况

    对社会历史起决定的作用;

    (5)首创军事史传,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的战争理论和叙述了战史内容;

    (6)首创学术史传,辨章学术源流;

    (7)首创民族史传,提出了民族一统的思想;

    (8)首创各色人物的类传,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9)首创语译古文,使艰深古奥的语言通俗化;

    (10)首创历史文学,把历史人物的实录塑造成为典型形象。

    其他还可以罗列一些,例如首创礼、乐、历、卜等各种专题的文化史传,扩大了历史记叙的范围;首创《大宛列传》,载述外国史事;等等。

    上述创新,总括成一句话,就是司马迁创造了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这不仅仅是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创新,而且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也都竖立了一座里程碑。从司马迁立言角度来看,五体结构的纪传体,乃是"一家之言"的表述形式;而贯通百家学说以建立统一的新思想体系,这就是"一家之言"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志古自镜。因此,司马迁的思想体系不是思辨哲学,而是经世致用的总结历史经验,在述往事,思来者中形成"一家之言"。由于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融会贯通了百家学说,所以它是对"独尊儒术"思想体系发出的异端。这一异端思想,使司马迁突破了正统和愚忠的思想束缚,敢于实录历史,讥刺君王,非议圣人,反对暴政,同情人民的苦难,并在《史记》中突出了重视人民力量的思想,这些就是《史记》的人民性思想成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是我国古代异端史学的优秀传统,是应该肯定的。

    司马迁所以能够创新,主要是他立意高远,能够坚持实录的写作精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拿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来回答历史是怎样变化发展的,所以他才能不与圣人同是非,突破了旧的思想传统和官方哲学的框架。这种创新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赞扬道家以及为商人、游侠立传这几个方面。班固批评说:"是非颇缨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敝也。"①班固所批评的所谓太史公三失之"敝",恰恰是司马迁思想中光彩夺国之"长"。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是肯定文景之治的升平而否定汉武帝的多欲所造成的衰败;述货殖为商人立传,是肯定商人促进生产发展,对社会经济的繁荣所作的贡献;颂游侠,是肯定这一类人能够牺牲自己、救人之急的道德。实际上,司马迁是通过颂黄老、商人、游侠来表达他对开明政治的向往,对人民求利和反强暴的肯定。这些思想正体现了《史记》褒① 李少雍:《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第119 页。

    贬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不是受统治阶级正统思想的约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从被压迫人民的利益来立论,这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进步的思想。

    司马迁的鲜血和生命化成了《史记》,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将永远值得人们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