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司马迁评传 > 一、出仕与师承

一、出仕与师承

    《太史公自序》曰:"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集解》引臣瓒曰:"《百官表》无太史公。《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大史令。"太史公即太史令②。《自序》又载,司马谈卒于元封元年。但他的生年、表字、确切的出仕之年,以及怎样出仕,《自序》均失载。文献无征,我们只能作一些合理的推论,用以充实司马谈的传记,以待查考。

    《茂陵中书》,简称《茂陵书》,它是汉武帝置茂陵邑产生的户口簿。

    茂陵为武帝寿陵,于建元二年初置茂陵邑。司马谈属籍茂陵,他以太史丞职分参与修陵工程,因"勘定陵址,预卜吉凶",正是太史、太卜职分以内的事。那未司马谈应在建元二年之前即已出仕,但又不能越出建元元年。也就是说,司马谈于建元元年出仕。考汉武帝初即位,于建元元年十月举贤良,罢除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拉开了独尊儒术的序幕。但这时临朝称制的窦太后尊奉黄老,所以在这次罢黜百家中没有罢黜道家。司马谈思想倾向道家,是一个有渊博学问的人,当在是年举贤良而出仕。初为大史丞,元封三年至元封六年之间升为太史令,于是在京师供职。

    司马氏远祖世守天官和世典周史,但自春秋时司马氏去周适晋,失其守而中衰四百余年,史官文化的家学实已不传。司马谈立志重振家学,他不得不一切从零开始,他勤奋学习而作出了显绩,所以说他是一个天才而博学的历史家。《太史公自序》在"谈为太史公"后接着说:"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这是说司马谈的广博学问,来自师承,他出仕京师仍孜孜以求,正因出仕京师才获得了向名师学习的条件。1,学天官于唐都。

    天官,即天文学。古代人们认为天上的列星与人间君臣相对应,亦有尊卑等级,"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①。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两个分支,一为星占家,观测恒星流蓄的隐现,用于占验,《周礼》中保章氏传其学;一为历家,推步日月五星之行度,用于制历法,《周礼》中冯相氏传其学。古代天文学与迷信混杂。星占家讲天人感应,历家讲禁忌。但天象观测和历法推步又都是实学。《史记·天官书》总结了星占学,《历书》总结了历法推步,把古代天文学科学知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司马谈之学渊源于唐都。唐都是西汉著名的星占家,他对星占与历法两个方面的学问都十分精通。《天官书》说:"夫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魏鲜。"这里将唐都与魏鲜加以区别,说明唐都是一位重实测的天文学家。《历书序》云:"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即测定二十八宿的距离和角度。今上,指汉武帝。"至今上即位",指初即位之建元元年。唐都与司马谈同时出仕。星占为太卜属官。太史、太卜皆隶于太常。司马谈与唐都为同僚。若唐都为太卜令,与司马谈同品位,若只为太卜属官,更低于司马谈。唐都至太初元年与司马迁一起制定太初历,其年齿至多与司马谈同辈或稍晚。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可以说是不耻下问,这一精神难能可贵。唐都对于司马迁是长辈,既为其父之师,自亦当为司马迁之师。② 《论语》第五《公冶长》。

    ① 样本书第十章第二节。

    也就是说,司马迁之天文学,既承之于其父司马谈,又受之于天文大家唐都。对唐都来说,他以渊博知识为司马谈、司马迁两位历史大家的老师,自属殊荣。唐都之学,对司马氏之天文学影响至巨。

    2.受《易》于杨何。

    杨何,字叔元,淄川(今山东昌乐县西北)人。他是汉武帝时的《易》学大师。《汉书·儒林传》载,杨何传《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司马谈向杨何学《易》,则是元光元年以后的事。《史记风汉书》两书《儒林传》记载《易》学师承如次:田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