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叶适评传 > 第四章 叶适思想的判精神

第四章 叶适思想的判精神

    叶适晚年所完成的《习学记言序目》一书,是当时一部使人耳目一新的学术著作。当叶适退居水心村时,乾、淳年间活跃一时的著名学者都已相继谢世,叶适有条件对南宋的学术作一个批判性的总结。这个批判总结,是站在永嘉学派的立场,直指朱陆之道学与心学,并且追根溯源,对以往的经、史、百家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体现了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因此,《习学记言序目》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的学术思想史专著,引起后人的高度注意。南宋的陈振孙说该书"自孔子之外,古今百家,随其浅深,咸有遗论,无得免者。"(《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宋末元初的黄震说:"水心纯力排老庄,正矣;乃并讥程伊川,则异论也。"(《慈溪黄氏日记钞分类》卷六十八)黄东发学宗程朱,把叶适批评程颐斥为"异论",不免为门户之见。到清代,纪购更具体指出:其书(《习学记言序目》)乃辑录经、史、百家,各为论述。??所论喜为新奇,不屑摭拾陈语。故陈振孙??谓其??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刘克庄??亦谓其讲学析理,多异先儒。今观其书,如谓"太极生两仪"等语为文浅义陋,谓《檀弓》肤率于义理而謇缩于文词,谓孟子、子产不知为政,仲尼"不为已甚"语皆未当,此类诚不免于骇俗。然如??言《国语》非左氏所作,以及考子思生卒年月,斥汉人言《洪范》五行灾异之非,皆能确有听见,足与其雄辩之才相副。至于论唐史诸条,往往为宋事而发,其识尤未易及。特当宋之末世,方恪守洛、闽之言,而适独不免于同导,故振孙等不满之耳。(《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杂家类》)纪晓岚之评论,较陈、黄为平实;认叶适"所论喜为新奇,不屑俯拾陈语",并非贬词;至于"为宋事而发",其实不限于"论唐史诸条",而是《习学记言序目》中所有论史条目的一个指导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善于独立思考,"不屑摭拾陈语"的批判精神,并非叶适一个人独有,而是南宋学术界的一种普遍精神和治学态度,是一种社会思潮。这种敢于怀疑陈说,创立新说的精神和态度,是南宋学术繁荣、学派林立的一个重要条件。叶适的老师陈傅良在家乡讲学时,敢于披剥陈说,出语新奇,从而醒世骇俗,引起轰动的情景,前面已叙述过了;就是永嘉学派在学术上的对立面朱熹,也是一个敢于怀疑旧说和勇于创新之人。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就记录了二程的主张"学者要先会疑"(《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一)。朱熹还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某向时与朋友说读书,也教他去思索,求所疑。近方见得,读书只是且恁地虚心就上面熟读,久之自有所得,亦自有疑处。盖熟读后,自有窒碍,不通处是自然有疑,方好较量。(同上)怀疑当然不是治学的目的,但是治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此相应,朱熹主张学者不可只守旧说,而应有新意。

    学者不可只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

    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