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凡尔纳传 > 第三章 在尚特内的少年时代

第三章 在尚特内的少年时代

    每年当仲夏将至,南特城溽热难当的时候,凡尔纳一家便到卢瓦河对岸尚特内自家别墅消暑去了。别墅四周是碧绿如茵的草场,远处丛林片片,数株苍劲的老橡树,散落在日夜奔流不息的卢瓦河畔。天空一抹淡淡的流云,河中点点风帆,远洋帆船缓缓顺流而下,驶向大海,驶向那遥远的异国他乡。

    尚特内当年保存着法国乡村田园牧歌式的安谧闲逸的全部魅力,而今不仅那个叫埃得尔的卢瓦河小支流已经游塞,变成宽阔马路,使维多岛有名无实,而且尚特内已经成为南特城的工业区,凡尔纳家的别墅已破败不堪。

    尚特内一碧无痕,清雅致远的风光始终留在儒勒的记忆中。1889年,他在一篇文章中披露他对尚特内田野诗般风光的怀恋之情,他说:“从小卧室的窗棂,可以看卢瓦河和冬天被河水淹没的草场。夏天,河畔有数处大沙滩,河中露出不少小沙洲。虽说它不能与密西西比河相比,但它至少是法国大河之一。”

    1836年,儒勒8岁,保尔7岁,两兄弟同时进入圣斯塔尼斯拉斯学校(并不像有的作者说的,进了圣多纳西安小教会中学校)。学校档案中保存的1837—1838、1838—1839、1839-1840年获奖名单有他们两兄弟的名字,惟独缺少1836—1837年度获奖名单,因此不知是否有儒勒的份儿。

    读二年级时,儒勒获“内省”奖、地理奖和声乐奖3张奖状,背诵课一等奖。三年级时,获声乐奖状,并获希腊文一等奖、希腊文翻译二等奖和地理三等奖。四年级,拉丁文翻译获一等奖,声乐二等奖。

    虽说儒勒是个出奇的“娱乐大王”,而且对学校课程并不热心,但依然算得上上等生。根据各种资料确认,他是在圣多纳西安小教会学校读五年级而后升初中的,因为圣斯塔尼斯拉斯学校没有设置中学部。

    据让·儒勒·凡尔纳推断,儒勒·凡尔纳并不争强好胜,只求保住前10名。后来进了皇家中学,成绩平平,并不是“法译外的佼佼不群者”,只获得法文四等奖、拉丁文翻译五等奖,当然还有地理奖。至于中学会考一类,均不在话下,一蹴而就。儒勒·凡尔纳成年之后,仍然不喜欢死读书,1853年3月14日在致凡尔纳老先生的信中还说:“孩子们童年时期根本不爱学习。恰恰是那些最用功的孩子,后来变成脑筋迟钝的人……”儒勒是老子的忠实

    “信徒”,因为老子主张“少则得,多则惑”。

    地理课在凡尔纳兄弟面前展示一幅幅广袤世界的情景,而这之前只在冒险故事里听过。探险家和旅行家的奇异经历和遥远国度的异国风情,尤其使他们心往神驰。

    后来,他的同学回顾说,儒勒在学习时期画过蒸汽机车的图样,以及飞行器形状,等等,则无据可考了。不过,儒勒在运动和游戏方面确有不俗表现。学校为他的评语是“在课间活动中是校园里的真正王子”。

    儒勒是不安分的孩子。在尚特内,儒勒和保尔兄弟,钻丛林套麻雀,去采石场抓蜥蜴,下河游泳、捕鱼,甚是活跃。据说,有一位路边酒家老板是一位退役海员,由于他亲眼见过海蛇而远近闻名。于是兄弟二人一有时间就找海员,缠着他讲大海的奇遇。虽然这些故事,周围渔民早已听厌,可是儒勒兄弟听得入神。这些故事在他们头脑引起了无限遐想。

    有一次,皮埃尔·凡尔纳先生去出差,带着儒勒同行。途经一个叫昂德尔工业区,他们参观一家造船厂。这家工厂生产蒸汽机,据说是给法国舰队新舰船用的。机器轰鸣,汽锤震耳欲聋,火车又笨又重的庞然大物竟行走如飞,使儒勒大开眼界。儒勒觉得,工人虽说满手油污,比起闲逸的渔夫和潇洒的水手,更心灵手巧和孔武有力。

    有人断言,一个人一生的作为,取决于他打破束缚他的旧观念的行动,即是说,他的行动打破束缚他的旧框框的力度越大,他的一生成就越高。如果这一理论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儒勒·凡尔纳一生的成功,则始于他11岁时的第一次但以失败告终的旅行。

    那是1839年夏天,儒勒得知一艘远洋帆船准备开往印度。这艘漂亮的三桅船名叫“科拉利亚”。印度的壮丽山河、奇特的异国风情,航行过程中种种冒险,揪住他的心,恨不得马上出发!

    这艘漂亮的三桅大帆船名叫“科拉利亚”,同儒勒所钟情,使他神魂颠倒的楚楚可人的小表姐卡罗利娜谐音,并且说儒勒准备远洋帆船在航行印度洋的珊瑚岛礁采集珊瑚,作成一串色彩斑斓的项链,献给日夜想念的小表姐,以取悦她的欢心。即乘上“科拉利亚’”(Coralie)号三桅远洋船,去印度洋采集珊瑚(Corail),穿成项链,献给卡罗利娜(Caroline)。果真不失为一次富有诗意和罗曼蒂克的冒险旅行!

    经儒勒·凡尔纳的亲眷考证,事实要简单得多……1839年夏,11岁的少年儒勒一心想做个少年见习水手,去闯闯世界,到印度旅行。他知道此事不容易,一则船长不会轻易接纳他;二则来自家庭的阻力更是不可逾越的。他主动接近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见习水手,给他一定报酬,出让聘约,冒名顶替,上船当水手;还要找一个少年见习水手做掩护。应当说,这个行动计划,筹划精细,天衣无缝。可见少年儒勒是办事准确,处事慎审,甚至可以称为“老谋深算”的小机灵鬼!

    1839年初夏一个晴朗的早晨,少年儒勒早早起身,往旅行袋塞进几件衣服和面包干,溜出家门,绕道奔向码头,同那个少年水手会面,然后找一个小船,直奔三桅大海船驶去,三桅船中午起锚,傍晚抵达卢瓦河口潘贝夫,明天驶向大西洋,开往印度。

    少年儒勒的失踪,在尚特内别墅没有马上发现。直到中午仍然没有见到他回家吃饭,母亲焦急不安。她担心儿子出了不测之事,他是否淹死,或者在采矿场让人绑架……于是她请求邻居报告皮埃乐·凡尔纳。后来得知,有个叫马蒂里娜的肉店老板说,在教堂广场见过儒勒,又有一个在路边酒家吃酒的船工证实,儒勒与两个少年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