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褒曼传 > 第十三章 第三次姻缘

第十三章 第三次姻缘

    A.“你在祈祷吗?”她问拉斯。

    “是的,我向上帝祈祷你将成为我的心上人。”

    她笑了笑说:“你怎么这样干呢?我已经结了婚了。”

    拉斯对她笑了笑说:“嗯,我可以永远祈祷,不是吗?”

    ……

    这是在巴黎的一个星期天,褒曼和拉斯去莫特里山,他们走进了圣心教堂,每个人点燃了一支蜡烛,拉斯非常严肃地站在那里。他们终于有了上述的对话。

    是不是该和拉斯结婚,起初褒曼下不了决心,她觉得也许罗伯托说得对,她已经结了两次婚,有过4个孩子,也许这就够了。

    在巴黎的大部分时间里,孩子们都同褒曼在一起。对于这样的安排,罗伯托似乎颇感高兴,因为他并不知道拉斯在悄悄地追求褒曼。罗伯托认为她在巴黎潜心地演《茶点与同情》,然后再演出《轻举妄动》,接下去她正要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六福客栈》。他认为褒曼除了照料孩子之外,每天晚上一个人呆在家里。他万万没有想到又一个男人已经潜入了她的生活。褒曼的意大利律师格雷兹德到巴黎后,她问律师:“离婚要用多长时间?”他说:“你还能等3个月吗?”“当然能等3个月。”她说。可是以后的事实证明,要比3个月长得多。

    他们开始在平和气氛中分居着,一点纠纷也没发生,只是向律师作了申述。褒曼的法国律师罗尼·福洛里阿特问他们:“你们确实想离婚?而且下了决心这样做吗?”褒曼说:“确实如此。”律师说:“你们二人都认为有必要这样做吗?”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好吧,现在要考虑的是孩子的监护问题,法国法院肯定会把监护权判给母亲,条件是允许父亲同孩子们定期正常会晤。”律师又一次从法律角度予以解释。

    实际上他们只是要求废除墨西哥的代理人婚约。按罗马的法律是完全可以的,是合法的,而且立即就可以废除。

    圣诞节那天,罗伯托、褒曼、还有孩子们都在布仑诺·博兹公寓里团聚。他们过得很快活。聚在外面的记者说:“你们已经分居,怎么还在一起过圣诞节呢?”褒曼说:“当然应该在一起过圣诞节,为什么要让孩子们感到痛苦呢?我们在一起举办了一个很愉快的圣诞节晚会。1月份,我就要去英国拍片子了。”

    这件事褒曼记得非常清楚。罗伯托把头靠在她的大腿上。她大声笑着。“天啊!人们都在下边的大街上,应该让他们看看我们。这一定又会成为这个星期的新闻特写。”

    他们俩人都喝了“格劳格”——这是一种瑞典饮料,一半是温和的红酒,一半是荷兰杜松子酒,里面再加上果料、葡萄干和橘皮。这种酒相当有后劲。褒曼送了一瓶给光临的记者们喝。

    “我觉得太对不起你们了,”她说,“在这滴水成冰的时候,你们在下面等着,看看有什么事情会发生,真是太辛苦了。请你们喝点酒,暖暖身子,喝完之后就回家吧,我们不外出了。”摄影记者走了后,罗伯托回到了他的寓所。

    记者们当然无法弄清他们的行动,在婚姻破裂明朗化以前,他们一直采用了这种办法对付记者。

    拉斯·施密特出生在哥德堡的一个世袭军人的殷实家庭,可是,拉斯却爱好戏剧。少年时代,他被送到威尔士的斯旺西,使他熟悉航海专业。在当地的酒吧间里,他结识了很多矿工。在矿工们的怂恿下,他到井下干了几个月的活。伦敦的诱惑,剧院的舞台灯光,终于使他离开了矿井。

    他的戏剧生活一帆风顺。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伦敦的戏剧业基本瘫痪了。

    由于瑞典是中立国,他想去纽约,那里戏剧界颇为繁荣兴旺。可是40年代初,没有飞越大西洋的民航班机,乘船又十分危险,因为纳粹德国的潜水艇不断袭击商船。拉斯想方设法搭上了一艘芬兰小火轮,接近法罗群岛的时候,德军轰炸机突然从低矮的云层中俯冲投弹。拉斯跌跌撞撞去拿自己的钱和护照时,轰隆一声,一颗炸弹落在船上,把拉斯隔壁的船舱炸沉了。小火轮燃烧的烟火引来了瑞典船只,人们马上进行营救,救起了近一半船员和旅客,然后就开走了。稍后,又来了一艘英国船,救起了拉斯和其他乘客,并把他们安置在法罗群岛上。他在岛上艰难地度过了8个星期,然后衣衫褴褛、身无分文地来到了纽约。到纽约后,他决心从事戏剧工作,他干过布景管理员,换布景员,杂役,助理的助手等工作。他导演了第一部美国话剧《砒霜与旧花边》,并买下了在外国的演出权。

    他继续创作和导演话剧,在纽约、伦敦、巴黎以及欧洲各地开设了事务所。

    拉斯的经历与褒曼的非常像,他出生在瑞典,受的是瑞典教育,侨居他国后,一直讲侨居国语言。这使得他们俩人更加接近。他们互相了解,心心相印,许多事甚至不需要用语言表达:褒曼知道拉斯在什么时候不喜欢做什么,不喜欢谈论什么。他们只要相互对上一眼,就彼此心领神会。拉斯也非常理解她,能十分准确地知道她的反应,知道什么事情会使她生气,她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她不高兴等等。他们深有所感:

    “爱”和“恨”都能使人坠入情海而难以自拔……

    对拉斯来说,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如果褒曼坚持要去圣特罗佩、卡普里岛或蒙特卡罗去消暑,那他们的婚姻就会立即告吹。如果她喜欢拉斯的丹霍门小岛,他们就会结合。于是在瑞典的一个冬天,他们一起去看这个小岛。它离瑞典西海岸几英里远,隐没在星罗棋布的大岩石群岛之中。他和他的朋友埃森几年前就来过丹霍门,并且迷上了这个小岛。他曾在留言簿上写道:“我希望下次再见到这个小岛时,它是我的。”他对感到惊讶的小岛主人说:“你什么时候想卖,请告诉我。”10年后,也就是他刚认识褒曼的时候,他买下了这个小岛的全部地产。

    一条吨位较大的渔船冲碎了冰凌,把他们送上了小岛。褒曼喜欢这次旅行,更喜欢这个小岛。岛上寂静无人,一望无垠的蓝天,汹涌澎湃的大海,岛上到处都是一个个巨大的圆石和小港湾。在夏天,海水、岩石和天空都在闪烁发光。使人有远离尘世的感觉。

    多么像原始的大自然啊!在最初的日子里,这里没有电灯电话。要自己汲淡水,自己生火,自己捕鱼。离尘世是多么远啊!她能理解拉斯为什么爱上它。

    第一次来这个小岛时,他们坐在屋子旁边的圆石上,褒曼说:“我喜欢你的小岛。”拉斯说:“好,让我们结婚吧。”这听起来非常简单,可实际上却并不如此。

    与此同时,她还要重新学习和体验传教士的生活。

    B.在台湾拍摄《六福客栈》碰壁的回忆令人百感交集。1958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买下了作家伯吉斯先生的《小妇人》剧本的摄制电影权,并定名为《六福客栈》。

    加拿大出生的导演马克·罗伯逊负责摄制影片《六福客栈》。他对执行导演巴迪·艾德勒说,褒曼是扮演格拉迪斯·艾尔沃德这一角色的惟一合适人选。艾尔沃德原来是伦敦的一位女佣人,1930年到了中国华北的僻乡当传教士。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她带着100多名中国儿童越过了陕西山区抵达了安全地带。

    巴迪·艾德勒说他认为马克可能聘请不到褒曼。马克立即乘飞机来到巴黎,径直奔向“雷菲尔”饭店褒曼的房间,他一走进房间,就看到一本《小妇人》。这是他让“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伦敦办事处送给褒曼的。她喜欢这个角色,表示愿意签订拍片合同。

    影片开始拍摄时,褒曼给格拉迪斯·艾尔沃德写了一封信。这时,艾尔沃德正住在台湾,计划用她的稿费和收入再创办一所中国孤儿院。

    1958年春,马克·罗伯逊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的技术人员去台湾拍摄外景和争取格拉迪斯·艾尔沃德的帮助。一位热心的助理导演请她找她的朋友制作演出用的帽子和服装,他们也将被聘请为临时演员。

    后来,流亡到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政府当局要审查《六福客栈》的剧本。审查后,他们气愤地指出,贫穷落后,剥削和不平等在国民党的中国是不存在的,在**来到之前,到处只有光明、充满了活力和仁慈。如果不修改剧本,影片的拍摄工作将遇到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