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小说 > 人物传记 > 褒曼传 > 第五章 跻身好莱坞的酸甜苦涩

第五章 跻身好莱坞的酸甜苦涩

    A.《纽约时报》电影评论专栏作家博斯列·克劳瑟写道:“不妨想象一下:在春回大地,阳光和煦的日子里,一个北欧海盗的绝色美人沐浴后身上散发着扑面的芬芳,光彩照人,躺在浪拍涛烈的如磐石上,手捧德累斯顿①的瓷碗,品味着奶油胡桃,那么你就可以对英格丽·褒曼小姐有个神形兼备的大致印象了”……

    ①德累斯顿,德国西部城市,以瓷都著称。

    纽约的报界凭着敏锐的观察力,看出了风华正茂的褒曼是一个不同凡响、有发展前途的女演员。他们热烈欢迎她到这个城市里来。

    记者们常团团围住褒曼采访,连家庭琐事也成了见报的新闻:“她的保姆要休息,她将整日留在旅馆里亲自照料自己的孩子皮娅。谈吐之间口角生风,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褒曼小姐的英语还不够地道,有点小问题等待完善。当然她正在孜孜不倦地下功夫提高。在午餐桌上交谈时,她曾颇费斟酌,踌躇不定究竟应该说‘eldest’还是‘oldest’(英语‘最老的’之意)才对。当她得知两者通用时,便露出毫无办法的神色莞尔一笑,询问说:‘你们何必要有两个相同的词眼呢?’”

    导演们用不着褒曼上加利福尼亚去了。在那里暂时找不出什么事情给她做。大卫·赛尔兹尼克忙于应付战争带来的问题,无法顾及她,所以他们认为褒曼不妨先在纽约住上一段时间。

    恰好这时候有个制片人温顿·弗利德雷打电话给布朗说,他正在排一部名叫《利里奥姆》的话剧,请褒曼扮演其中的女主角朱丽叶。男主角由博盖斯·梅蕾迪斯扮演。当时褒曼还没有足够的舞台经验,只是在拍片时忙里偷闲在斯德哥尔摩喜剧院登台演出过两个星期。当时报纸上的剧评还不错。还有在1937年瑞典演员租下了奥斯卡剧院,公演了匈牙利剧作家布斯·费盖特的一个喜剧,演了两个月,场场爆满。但她却没有用英语演过话剧,于是请了一位英语教员来帮助她。

    首演式定在5月24日晚上。要是叫座的话,他们将演出6至8个星期,所以5月底以前她是无法回到好莱坞了。

    乔克·惠特尼和凯对褒曼的嗓音是否洪亮颇为担心。有一天,他们提前来到剧场,坐在最顶上的花楼里叫道:“喂,念台词。”她便朗诵起来。“行呀,好得很,”他们说道。“我们可以听得很清楚,谢谢,很好。”

    这时候温顿·弗德雷来了,他有点困惑不解,弄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便发问道:“你们在搞什么名堂?”

    褒曼说道:“因为我在正式舞台上只演过一两个月。”

    “你这话怎么说?你不是演过《苏格兰女皇》,演过《红粉军娇》……你还演过……”

    “不,我没有演过,那是席各妮·海苏①……”

    ①席各妮·海苏,瑞典著名女演员。1932年至1934年在瑞典皇家戏剧学校学习,1935年到1940年在好莱坞拍片。战后在美国及欧洲巡回演出舞台剧和电视剧。

    褒曼这才恍然大悟,他为什么会认错人?原来在她上次来美国拍片

    的半年以后,席各妮也来到了美国,她一直留了下来,报界对她大捧特捧,出足了风头。而她以前在瑞典倒的确演过几个话剧。这一下子出现了长时间的死一般的沉默。后来温顿捶胸顿足失声高呼起来:“哦,天哪,我认错人啦!”他转身冲着布朗大发雷霆。布朗女士说道:“哎哟,天晓得你要找的是哪个人!你本来就指名要英格丽·褒曼嘛。况且席各妮现在正在加利福尼亚拍外景。你自己要找英格丽……”

    “哦,天哪,”温顿叫苦不迭。“天哪,现在要换人也为时太晚了。”

    褒曼真觉得哭笑不得。她就置身在这样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之中:纽约的盛大首演式即将临近,而她却鱼目混珠,给人家认错了。当然她的英语实在不过硬。

    《利里奥姆》是匈牙利剧作家费兰兹·莫尔纳1908年写的一个荒诞剧。这是第五次公演了。这个话剧的剧情后来被改编成为音乐喜剧片《马上比武》。利里奥姆是个集市上的面包师,他爱吹牛,耍滑头,博得所有的姑娘们的青睐。天真淳朴的女招待朱丽叶以心相许,俩人相爱。终于成了一桩风流韵事。

    临到上演前一小时许,褒曼猛听得博盖斯·梅蕾迪斯化妆间里乐声大作。她急冲冲闯进去一看,博盖斯正襟危坐在一张扶手椅里,几个吉

    卜赛提琴手围在他四周,如癫似狂地奏着曲子,来激发他的灵感,帮他进入角色。

    褒曼出台了,面对着她的第一批美国剧院观众。她感到有几分茫然,她对用外语演出实在没有把握。池座里和楼座里都坐满了观众,黑压压的一大片,在等着她上场。她走到台口,舞台意识油然而生,不但台词说得颇为流畅,表演也很出色。她总算闯过了第一关。

    在往后的日子里,她可以比较放心地信赖自己,在拍片和剧院演出等重大场合里,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她的心灵深处有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心:她不光要做出色的演员,而且要成为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她将要披荆斩棘、步履艰难地攀登这个顶峰,哪怕中途心瘁力竭,以身殉艺也在所不惜。

    如果说艰辛的劳动是能够保证她达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那么她甘心情愿1年365天,24个小时投身在工作上。她在日常生活中那么拘谨慎微,只消一登上舞台,或者站在摄影机前扮演角色时,她就会变成另一个人,泰然自若,充满自信。

    全剧方终,大幕降下,亲自到场观看演出的弗兰兹·莫尔纳就宣布,对褒曼的演技非常满意,他感到无比欣悦。这是他们得到的第一个佳音。报上的剧评也是良好的。华尔特·威彻尔在他的评论专栏里开门见山说:

    “博盖斯·梅蕾迪斯的利里奥姆光彩夺目。”接着又写道:“英格丽贞淑娴静,演技把握得很有分寸,恰到好处。她有一股魅力飘越过台口的脚灯,向大厅扩散,拨动观众的心弦。”《每日新闻》的剧评家把褒曼誉为“最热情洋溢和最令人满意的朱丽叶,并且是这类角色中最不俗气的演员”。

    另一位剧评家说道:“梅蕾迪斯先生和褒曼小姐珠联璧合,惟妙惟肖的演技令人折服。这两位演员在第二幕里的精彩表演,乃是本世纪以来,剧院里欣赏话剧的最令人愉快的时刻。”

    同台演出的博盖斯·梅蕾迪斯是一位谦谦君子,为人热情,性格开朗。

    艾琳·赛尔兹尼克过去在好莱坞曾经告诫过褒曼:“要是有个男人对你大献殷勤、曲意迎合,那是因为他图谋不轨,另有所求,色迷迷在你身上打主意。切勿轻信他请你去吃晚饭,仅仅是为了交个朋友。你绝对不要以为你会得到什么。要知道,甚至白吃一顿饭都是不可能的。”

    可是博盖斯并没有追求褒曼。他是一味爱护褒曼,当然对她也有点好感。褒曼倒愿意他能如此。博盖斯对她唱过一支小调:“要是你灌了这么多美酒,我还不能赢得你那颗心,那么再见吧,小姑娘,再见吧!”然而他却没有就此罢手。

    博盖斯对每个人都很亲热,同每个人都交了朋友。他从一开始就使褒曼了解美国和爱上了美国人的性格。他是向褒曼展示美国人对人极其友好的人性的第一个人。从博盖斯·梅蕾迪斯身上,褒曼生平第一次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正常竞争的内涵和意义。他那种爽朗的笑声和惊人的宽容和坦荡是褒曼一生不能忘却的。

    B.大卫·赛尔兹尼克显然找到了办法:“要想使这位女人高兴,他就得找点事给她做。”所以他又把褒曼“出租”给米高梅公司了。

    他不仅给褒曼找来了工作,也给她招来了麻烦……

    再过一星期,彼得就要离开瑞典,从意大利搭乘6月10日的“华盛顿号”邮船来美国了。为了迎接他的到来。褒曼在一个34层的大楼里租了一间漂亮的住房,并用她积攒的所有的钱将它装修一新。从房里可以俯视中央公园的景色。她想要看到丈夫在眺望这个美妙城市时的面部表情。然而事情却没有如她所预料的那样。褒曼把丈夫从飞机场接回来,带他进了那个布置好的房间,彼得却不喜欢住在高楼上,也不喜欢观看景色。他抱怨说:“纽约到处都那么脏,脏透啦。”他每天光穿着袜子在地毯上走来走去,嘟囔着:“你瞧地毯有多脏,我的袜子也弄得脏极了。”褒曼不断地劝他:“你往窗外看看,这是全世界最使人兴奋的城市了。”可是彼得说什么也不喜欢。他恨不得马上动身先回瑞典去,把东西收拾好,再到美国来同他们会合。结果褒曼的这番功夫徒劳无益,自讨了个没趣。

    彼得走后,她觉得十分冷落。她四处联络,希望早日弄到一部舞台剧,更渴望拍片。

    褒曼的瑞典保姆执意要提早返回瑞典,于是她只好带着孩子到好莱坞去。一到那里,她发现大卫和制片厂早就改变了他们计划拍《圣女贞德》的主意。不过褒曼想,既然她已经到了好莱坞,大卫好歹总得找点事情给她做的。

    大卫把她借调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去拍由格里哥里·托拉夫导演的《大家庭》,这是根据小说《遗产》改编的影片。由华纳·白斯脱扮演男主角亚当。在影片中,褒曼作为一个新来的家庭女教师到亚当家去照管他的4个孩子。不久之后,他的妻子病故。1907年股票市场大崩溃使他倾家荡产,一夜之间由大富商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女教师被送回了法国。转眼10年过去了,亚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重整旗鼓,又撑起了一份家业。他派人接女教师回去。4个儿子也相继从战场上返回家园。经过这番人生的拼搏浮沉,亚当终于悟到,他早已深深爱上了女教师。影片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告终。

    这部片子并非上乘之作。不过只要人物和主题合情合理,而且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褒曼总是力争把它演好演生动。

    影评家对她演的这个角色予以好评:

    “无论如何,”《旧金山新闻》的玛丽·艾伦·李维写道:“她叫你感到可信。”

    “随便哪个人,”凯·布朗小姐赞叹说,“既然能把像《大家庭》这样一部平庸之作演到这种水平,她必定是前途远大的。”

    “不错,我总算字字句句都听懂自己在讲些什么,”褒曼说。在第一次看样片时,她对此感到满意。

    清晨3点钟拍完了《大家庭》,7个小时之后她又投入了拍摄工作,同罗伯特·蒙哥马利和乔治·山德士一起合拍《天堂怒火》。

    开拍的第一天,罗伯特·蒙哥马利来到褒曼的化妆室。前些时候他曾经领衔主演了米高梅导演的电影《黑夜降临》,他扮演一个精神变态者,获得成功。米高梅这次又请他再演一个大体雷同的角色,大概想取得再一次成功。不料罗伯特却有另外的想法。他说演这类角色本来是他的拿手好戏,但是这次他偏偏不打算认真表演。褒曼听得莫名其妙,他身为演员,却不打算认真表演,这难道行吗?

    “我很抱歉,在同你合作的时候不得不来这么一手,可是这部片子是人家硬逼我演的,所以我打算只念念台词,而不想认真表演。”“可是,那部片子怎么个拍法呢?”

    “我也不知道,我豁出去啦,他们要我做什么,我就偏偏不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去理睬那一套。我嘴里叽哩咕噜念念台词,但是我不会认真表演的。”

    罗伯特做了一番解释。原来他签了长期合同,就是那时候大多数演员签订的为期7年的合同,包给了米高梅公司。他按月领取薪水,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分配他演许多部片子,而且不论是什么样的片子都得上场。如今,罗伯特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红得发紫的喜剧演员,片约应接不暇,一部片子刚拍完就被催着去拍另一部,像是站在传送带上那样,弄得他精疲力竭,劳累不堪。他曾经恳求他们给予照顾,可是他们对他说:“办不到!”结果他又给派到这里来演《天堂怒火》了。要是他拒绝不演的话,他们会停发他的薪水。

    正式开拍了。导演讲解了一通,启发罗伯特应该怎么演出。罗伯特①仰面朝天翻着白眼,似乎连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导演说:“喂,鲍勃,你听明白了没有,我在讲些什么?”罗伯特含混地说:“不就是拍这个场面吗?行呀,咱们动手吧。”于是他就使出了那一套光念台词的表演术,既没有情感艺术,也没有语调变化,老是那一副一成不变、阴阳怪气的腔调。

    ①鲍勃,罗伯特的昵称。

    第一个导演呆了半个月便呆不下去了。换了第二个导演,罗伯特·蒙哥马利照样拿出这个法宝,他面孔呆板,像是戴了一副假面具似的。第二位导演也只好溜之乎也。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便派来了导演W.S.范达克先生……

    C.W.S.范达克(其人绰号叫“木头人”)是好莱坞影坛老将。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急于求成,一心只想早点把片子拍出来,其实他对导演之道并不精通。在褒曼看来,他所缺少的只是一根皮鞭和一支手枪。褒曼和他展开了一场“白刃战”……

    褒曼知道范达克先生素来被人看成是冷面人。他像个大兵,穿着马裤,脚蹬长统皮靴,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成天吆喝训斥别人,叫人畏而远之,褒曼一点也不喜欢他。对于罗伯特来说,倒没有多大关系,他照样叽哩咕噜念他的台词。而褒曼可作难了,因为她还是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再说罗伯特演的又是个从一家法国精神病院里逃出来的,被人认为是潜在的狂躁症患者,所以他容易应付一些。乔治·山德士受够了罪之后,无聊得整天闷头大睡。他只是打着呵欠走出化妆间,把他那一小段演完,又回去睡觉了。他对这部片子根本不放在心上。

    在这种情况下,褒曼不可能心情舒畅地工作。那位导演总是在高声大叫:“赶快拍出片子来。”“我们赶快把片子拍完,好把外景地腾出来。”“我们还得加油干哪。”催得人心烦意乱。褒曼一气之下跑去找大卫·赛尔兹尼克诉苦:“你老是对我说:一旦要是遇到困难,你会来帮忙的。现在请你同他说说,要么再换个导演,要么把我换下来另请别人。我没办法同这个家伙在一起工作。他哪里是导演,他本来应该去指挥士兵。对演员们难道也可以这样指手画脚耍威风?他根本不知道怎样用感情来待人接物……”

    “哦,”大卫为难地说道,“哎呀,我确实难于从命,去对另一家电影公司的导演进行干预。况且范达克又是名导演,且经验丰富。凑合拍一部片子算了。再过一两个星期,你就可以大功告成了。下一部片子会好一点的。我对你拍完这部片子以后干什么,已经作了安排,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

    褒曼心里很清楚,大卫把她租给别人当摇钱树。褒曼一生中从来没有拍过半途而废的电影。这一次她也是愿意善始善终的,她只是要把自己对这位导演的看法说个明白。第二天,当导演跑到她的化妆间催她上场时,她火冒三丈:“你干吗不到军队里去混日子呢?那样你就可以横冲直闯,到处乱嚷嚷。你根本不懂得人的感情。你难道可以对一个女人呼来喝去耍威风吗?你把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只晓得一味催着‘把片子拍完’,也不管拍出来是个什么东西。你根本不容许我们有可能从从容容地表演。在拍片中你也不给我们任何指点。为什么你不去弄双旱冰鞋穿上呢?这样岂不是可以更快地从一个地方冲到另一个地方吗?”

    范达克万万没有想到有人敢这样对待他,他顿时吃惊得目瞪口呆,他说:“哼,你这个黄毛丫头,你要是以为可以这样放肆地对你的导演讲话,你可打错了算盘。我不妨告诉你,你会吃苦头的,你将被解雇……”

    “那太好了,我正求之不得呢,我跑去找赛尔兹尼克先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可是他不肯把我从这部片子里撤下来,所以你行行好,干脆立刻把我解雇算了。”

    他一言不发扭头就走。过了不大工夫,他又回到褒曼的化妆间,问道:“难道我真是那么不近人情,对人蛮横和叫人望而生畏吗?”

    “一点不错,你正是如此,我从来没有同这样叫人讨厌的人在一起工作过。”

    “咳,好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不过我尽量改正就是了。你可知道,你的这个角色演得很好。”

    “我尽力而为,不过我很不快活。”

    这场交锋就到此为止。那部片子几经周折总算勉强发行公映了。罗伯特由于片中别开生面的表演,得到了新闻界的交口称誉。他本是个轻松的喜剧演员,好莱坞的天之骄子,人人都对他趋之若鹜。如今他一反自己本来的